本文中的“网络流行语”与杨文全(2002)、郭熙(2004)对“流行语”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又有共同点。我们认为,“流行语”除了杨文全所定义的“口头流行语”之外还应该包括“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又包含于郭熙所定义的“青少年流行语”之内。我们对上述关系作了如下归类,如图: “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产生于微博,流传于《暴走大事件》第七期,热传于百度贴吧“爱粽不粽吧”,而后又有人创建了专门的百度贴吧“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吧”。纵观该流行语的传播过程,无一脱离网络,因此我们认定“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属于网络流行语。又如: (1)马来西亚歌手梁静茹不是宁夏人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华东在线2013-10-06) (2)孟河民间藏龙卧虎,纯手工打造,我和我的小伙伴惊呆了(龙城论坛2013-10-08) (3)“中固石油”把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舜网2013-10-09) (4)重庆大学豪华教学楼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中新网2013-10-13) 在“全媒体”的影响之下,“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已经从虚拟走向现实,从网络走向日常口语,成为颇受大众喜爱的一句话。可见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之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网络流行语与口头流行语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二者的语言使用环境不同。 三、多角度分析 (一)结构分析 大致来说,“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主要作两种成分,一是以复句的分句形式出现;二是以单句的成分形式出现。 作为复句的分句出现的情况下,“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前面一般描述的是一种情况、事件,这种情况、事件多是不可思议、难以置信,甚至是不伦不类、荒诞离奇的,因而导致了一种结果——“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如上面的例(1)、(2)、(4)。也就是说,“我和伙伴们都惊呆了”和前面的分句是一种因果关系,可以归纳为句式“……(以至于)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作为单句的成分形式出现的情况,“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一般出现在动词谓语句中,多以“把”(“让”“使”)字句呈现,“我和小伙伴们”是受事主语,可以归纳为句式“……把我和小伙伴们惊呆了”如上面的例(3),以及下面的例(5): (5)诺曼姿玫瑰精油让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中新网2013-10-11) 随着“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泛化,其作为句法成分的能力越来越灵活多样,据现有资料来看“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已经有了作偏正结构中定语成分的趋势。例如: (6)刚刚用59打钱,出现了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一幕(多玩论坛2013-10-09) (7)2013年CES大展的时候一个貌似看起来不起眼的公司发布了一个“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产品,那就是LeapMotion。(光明网2013-10-11) 另外,“我和小伙伴们惊呆了”还可以放在句首以引出下文,下文是对上文的解释和说明。如: (8)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买空气能热水器送42寸液晶电视(中国经济网2013-09-24) (9)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三星N7100暴跌(和讯科技2013-09-25) (二)语义分析 从字面上来看,“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表示的是一种“惊讶、惊奇”或者“震惊”的含义,听话者对所听到的情况、事件难以置信,感到不可接受。例如: (10)清华教授曝雷语,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网易新闻2013-09-12) 例(10)中,清华教授说北京房价符合经济规律,未来房价不会下降,这对众多“北漂族”来说真是平地一声响雷,“小伙伴们”岂能不“惊呆”?让“房奴”们如何接受? (三)语用分析 “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实质不是表示“惊讶、震惊”之情,而是用来形容某种情况、事件“不可思议、荒诞不经,让人无法接受”。这句流行语更多的是包含了一种戏谑、调侃的感情色彩,这种色彩义远远超出了“惊呆”的本义。当说话者说出“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时候,他其实是用这句话来标识自己的新潮,带上了调侃、逗乐的色彩,“惊呆”已经退居次要位置了。如: (11)购启辰送北斗导航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易车网2013-08-29) 购车送导航系统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这则标题与其说是表达“惊呆”之情,不如说是商家运用新潮的网络流行语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四)心理分析 “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流行速度极快,已经不局限于网络,也不再是“小萝莉”的话语专利,成年人也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流行如此之快,与使用者的心理关系密切。 (12)顺丰用无人机派送快递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UC资讯中心2013-09-03)
这句流行语的核心在于“小伙伴”,但是使用者不一定都是青少年,成年人也喜欢用这句话。成年人说出来,一方面可以“老黄瓜刷绿漆——装嫩”,重新找一下青少年的感觉,表现出自己“人老心不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追新逐异,以示自己并不落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