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潜江市杂交中稻不同育苗移栽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械插秧方式最为省水、省工、节省秧田,取得的综合效益最高。 关键词 中稻;育苗移栽;对比试验;湖北潜江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021-01 潜江市地处湖北省江汉平原腹地,国土总面积2 004 km2,其中耕地面积7.03万hm2,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50万hm2,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湖北省产粮大县(市)。进入21世纪以来,潜江市中稻育苗播栽方式从水育秧移栽的单一方式发展到旱育秧人工移栽、旱育抛秧、集中育秧机械插秧、工厂化育秧和水稻直播等多种播栽方式。通过水育手插秧、旱育手插秧、旱育抛栽、机械插秧等4种不同育苗移栽方式的对比试验,研究各种育秧播栽方式的优缺点与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摸清各种育秧方式的适宜区域,对推广新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生产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潜江市杂交中稻不同育苗移栽方式对比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潜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供试作物为杂交中稻,品种为广两优香66,面积2 668 m2。试验田为中壤土质,pH值7.0,有机质含量2.3%,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前茬为油菜。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水育手插、旱育手插、旱育抛秧、机械插秧等4种播栽方式,以水育手插为对照(CK)。各处理面积均为667 m2。 1.3 试验方法 水育秧5月3日浸种,旱育抛秧与旱育手插秧5月4日浸种,5月5日全部播种;机械插秧5月12日浸种,5月14日播种。6月2日耕整大田,底肥施45%复合肥450 kg/hm2、颗粒锌3 kg/hm2,6月3日旱育抛秧、旱育手插秧、水育秧移栽;大田沉实2 d后,6月4日进行机械插秧。6月12日用尿素112.5 kg/hm2与除草剂混施,作为返青肥和化学除草。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取5点取样和定点调查法,6月上旬查移栽时苗情,7月上旬调查分蘖末期苗情,8月调查抽穗情况,9月中下旬调查产量结构。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育苗移栽方式对生育期及苗情的影响 由表1可知,机械插秧移栽后缓苗期最长,生育期也最长,达142 d,比对照(CK)多2 d;旱育抛秧生育期最短,为138 d,比对照(CK)少2 d。由表2可知,机械插秧分蘖力最强、总苗数最多,其移栽时分蘖最少,在苗高峰期,其分蘖最多,单株分蘖达7.36个,比对照(CK)高10.01%,总苗数达354.00万根/hm2,比对照(CK)高20.04%。旱育抛秧次之。成熟后,4种播栽方式株高变化不大,但在营养生长期间,旱育手插秧、旱育抛秧及机械插秧株高明显低于水育秧。 2.2 不同育苗移栽方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旱育抛秧、旱育手插秧与机械插秧在旱田育秧,白根多、粗,秧苗矮壮,分蘖早、快,移栽时起秧轻快、移栽便利,比水育秧的秧苗素质强,移栽后返青快,特别是旱育抛秧返青最快,只有3 d左右[1-3];机械插秧因秧苗小,移栽时根系受损,返青期稍长,达7~10 d[4]。 2.3 不同育苗移栽方式对产量结构的影响 由表3可知,旱育手插秧理论产量9 885 kg/hm2,比对照(CK)高675 kg/hm2,实产9 345 kg/hm2,比对照(CK)高225 kg/hm2;旱育抛秧理论产量10 485 kg/hm2,比对照(CK)高1 275 kg/hm2,实产9 825 kg/hm2,比对照(CK)高705 kg/hm2;机械插秧理论产量10 365 kg/hm2,比对照(CK)高1 155 kg/hm2,实产9 735 kg/hm2,比对照(CK)高615 kg/hm2。旱育抛秧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增幅达7.73%,其次为机械插秧,增幅达6.74%。 机械插秧有效穗数最多,达253.05万穗/hm2,比对照(CK)高19.48%,这主要得益于机插秧基本苗足。其次为旱育抛秧,比对照(CK)高11.90%。旱育手插秧穗实粒数最多,旱育抛秧与机械插秧均低于对照(CK),这说明随着有效穗数增多,穗实粒数呈下降趋势。 (下转第23页) 2.4 不同育苗移栽方式对综合效益的影响 旱育抛秧、抛秧手插秧、机械插秧是在旱地肥床环境下育苗,需水量少,秧田比水育秧(CK)节约用水2 700 m3/hm2以上,其中机械插秧最为省水。与水育秧方式(CK)相比,旱育手插秧节省育秧、扯秧工7.5个/hm2,旱育抛秧节省育秧、插秧工19.5个/hm2,机械插秧节省育秧、插秧工22.5个/hm2,机械插秧最为省工。1 hm2水育秧需要秧田0.2 hm2,旱育手插秧与旱育抛秧1 hm2需秧田0.05 hm2,比对照(CK)省秧田0.15 hm2;机械插秧1 hm2需秧田75 m2,省秧田1 925 m2。机械插秧最为省田。 旱育手插秧省工247.5元/hm2,省秧田种油菜增收600元/hm2,稻谷增收585元/hm2,比对照(CK)合计增收1 432.5元/hm2;旱育抛秧省工643.5元/hm2,省秧田种油菜增收600元/hm2,稻谷增收1 833元/hm2,比对照(CK)合计增收3 076.5元/hm2;机械插秧省工742.5元/hm2,省秧田种油菜增收2 280元/hm2,稻谷增收1 599元/hm2,机插费900元/hm2,比对照(CK)合计增收3 721.5元/hm2。由此可见,机械插秧综合效益最高。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机械插秧方式最为省水、省工、节省秧田,取得的综合效益最高。因此,机械插秧更适合集中育秧与工厂化育秧,更能集成技术、提高效益,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除低洼地、烂泥田外,潜江市大部分地方均适用,特别是田多人少、土地开阔的区域[5]。旱育抛秧与旱育手插秧是一项轻简、高产、高效的技术,适于人多田少、户均水稻面积在0.67 hm2左右的区域[6]。水育秧是一项耗工费时的落后技术,应迅速淘汰,但排灌不便、需大苗移栽的低洼地适用此育秧方式。 4 参考文献 [1] 张艳,冯如君.水稻旱育秧的优点及其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44. [2] 李贵勇,王云华,资月娥,等.不同节水方式对旱育秧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449-452. [3] 陈艳冰.水稻旱育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3(21):73. [4] 孙世臣,洛育,张凤鸣,等.寒地水稻旱育壮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稻米,2013(4):58-62. [5] 张文明,黄光和.水稻旱育浅插稀植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6):36. [6] 夏精魁.水稻旱育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