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效评估

时间:2014-03-05 14:55 点击:
目的:为了研究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法:本文对某省五个村落的水稻采用了各种绿色防控技术,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等,并对其进行试验以及防效评估。结果: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农作物出现病虫害的威胁。一般来说,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有:频振式杀虫灯技术、水稻杂糯间栽增产防病技术、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等。不管是哪种防控技术,都能够在降低施药的基础上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提高其产量与质量。但是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为了研究各种防控技术在水稻生长中病虫害的预防效果,针对某省五个村落的水稻采取不同的防控技术,通过试验与研究了解各个防控技术的治理效果。
  1.研究材料及研究方法的选择
  1.1试验地的选择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者选定某省水稻生产区的五个村,对该地区进行研究发现,选择的地区海拔为930m,地形地势平坦,水源丰沛,排管条件好,土壤肥力优。将这一地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总面积为80.67hm2;第二部分为农民自防区,其总面积为10hm2;第三部分为完全不防治区,其面积为0.7hm2。以便于研究结果的对照。
  1.2试验材料的选择
  为了更好的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研究,首先,我们应选用水稻是中优808杂稻以及本地高杆黄壳糯水稻两种;其次选用的水稻药剂为20%三环唑、15%阿维毒、40%氯虫·噻虫嗪;再次,选用的仪器设备主要有喷雾器与频振式杀虫灯等。
  1.3试验方法
  1.3.1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病害虫方法
  首先,研究者需要在绿色防控区固定一盏频振式杀虫灯对其进行观察,要求观察3~4天,每天晚上需要进行开灯观察,等到次日白天熄灯。由此记录杀虫灯引诱的害虫种类以及害虫数量。
  1.3.2专业化统防统治方法的应用
  通过分析发现,我们需要对绿色防控区中的稻瘟病、第四代稻纵卷叶螟以及第四代稻飞虱等病虫害进行防治。其主要措施是:首先,为了避免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稻瘟病,我们需要采用100g/667m2的20%三环唑对水稻田进行施洒;其次,采用100g/667m2的15%阿维毒对水稻中有第四代稻纵卷叶螟病害的稻田进行喷施;再次,采用8g/667m2的40%氯虫·噻虫嗪对水稻中有第四代稻飞虱病害的稻田进行喷施。
  在本试验中,我们将这些处理方式分为两个放置处理和一个空白对照处理。通过随机排列发现,其中总共分为12个小区域,每一个小区域的面积为50m2,宽窄行移栽,宽行30cm、窄行20cm、窝距20cm,每小区20个双行,每个单行栽25丛,共栽1000丛。
  防效调查。(1)稻瘟病(叶瘟),施药前无基数,药后10天调查病情。每小区5点取样,共查25丛稻,记录总叶数和各级病叶数,计算病叶率、病指;(2)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施药前1d、药后10d各调查1次。每小区5点取样,共查25丛稻,记录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药前、药后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
  1.3.3杂糯稻间栽试验示范
  试验设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即:杂稻间栽4+1(4行杂稻套1行糯稻)、6+1(6行杂稻套1行糯稻),8+2(8行杂稻套2行糯稻)、杂稻净栽和糯稻净栽,共5个处理,无重复。净栽杂、糯稻品种与问栽田相同。杂稻品种为本地推广优质种中优808,糯稻为本地高秆黄壳糯。各处理面积均为6.67hm2。
  防效调查。(1)叶瘟,水稻抽穗期每个处理区标定5个调查点,每区5点取样,共查25丛稻,记录总叶数和各级病叶数,计算病叶率、病指;(2)穗瘟,主要在水稻腊熟期至黄熟期病情稳定期进行调查,调查时问为9月10~15日。每个处理区采取5点取样,每区调查25丛稻,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3)经济性状,于水稻成熟后,每个处理区采取5点取样,随扫时由样100穗,测千粒重和实粒数,按实际面积比例随机取样实割实测,计算单位面积产量。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