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水稻具有优质、高产等优势,近年来在郎溪县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两系杂交稻种植面积已占全县杂交稻种植面积的95%[1-2]。随着两系杂交水稻大面积的推广,在种植推广过程中出现秧苗素质不高、大田秧苗烂秧、肥水管理不科学、抽穗不整齐、易感病虫害等情况,制约了两系杂交水稻推广和增产增收。因此,只有提高种植技术和进行科学管理,才能确保郎溪县两系杂交水稻的丰产丰收。
1选用良种
因地制宜选用良种是夺取水稻稳产、高产的前提。根据皖南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等条件,一季中稻品种应以“优质、丰产、多抗”为主,熟期以早、中熟品种为宜。水源较充足的田块,选购全生育期137d左右的中熟品种;水源较缺的田块,选购全生育期134d左右的中早熟品种。选购良种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购种时查看经营者的营业执照或经营许可证是否齐全;二是购买时要查看种子包装和种子标签,尤其要注意查看标签标注的品种名称、省级或国家级审定证书编号、生产商、质量指标、经营许可证编号等内容。
2培育壮秧
2.1秧田选择
冬前就近大田选择疏松肥沃旱地或排水爽畅的稻田作秧田,按要求培肥,秧田与大田按1∶20预留;播种前15~20d施肥、整畦;按每1hm2大田准备11.25~15.00kg杂交稻种子,预先对种子进行处理;整理好苗床择期稀播,苗床播芽谷种子35~40g/m2;机械插秧龄在20d左右为宜,不宜超过25d;手工插秧秧龄在30d为宜,不宜超过35d。提倡应用壮秧剂培育旱育秧,提升秧苗素质。旱育秧营养土采用大田表土晒干筛细土,施用壮秧剂66g/m2,露地湿润育秧采用稀土播半旱式育秧[3]。
2.2秧田培肥
要求年前培肥苗床,施腐熟农家粪30t/hm2,施后耕翻土中,播种前15~20d施三元素复合肥525~600kg/hm2,耕翻1~2次,将土肥充分混匀;或播种前施旱育壮秧剂。化学肥料和壮秧剂仅施于苗床土壤中,盖种土不施。
2.3适期播种
皖南一季中稻,播种时间以5月10日左右为最佳,这样可以使水稻抽穗扬花期有效避开8月上中旬的高温热害天气,确保水稻在抽穗扬花期免受高温热害影响[4]。
2.4秧田追肥与防病
2.5叶时追施尿素52.5~105.0kg/hm2作断奶肥,移栽前3~4d追施尿素75~150kg/hm2作送嫁肥。同时,在苗期要特别注重灰飞虱、矮缩病和稻瘟病的防治。
3大田高产栽培
3.1整田
整田要求做到“深、软、肥、平”。“深”即逐年加深犁田的深度,以增加根域的范围和容肥量,为根系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软”即田内的土块大而硬不利于扎根和养分的释放,而松软的土壤保水透水、保肥释肥能力均好,对水稻生长有利。故土壤黏重的田要注意沤田和精耕多耙,而砂性重的田只能轻耙,以防土壤过于密实,很难插秧;“肥”即结合翻耕施入有机肥,将其翻入下层,为稻根扎深创造条件;“平”即稻田内要进行水层管理,田面越平,水层管理的效果越好。如高低不平,则高处结板,低处水深,全田生长不整齐。油菜、小麦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及四周田坎的杂草,放水泡田。然后按要求牛犁或拖拉机犁并耙平,浅水待插秧。
3.2配方施肥
通过氮磷钾合理配比和利用施肥技巧提高施肥效率是水稻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一季中稻按照单产9750kg/hm2来计算,每1hm2需肥量氮磷钾比例按3∶1∶2.5配比,即为纯N210~240kg/hm2、P2O567.5~75.0kg/hm2,K2O172.5~195.0kg/hm2。磷肥全部作基肥,氮肥按6∶2∶2作基肥、分蘖肥、穗肥,钾肥按7∶3作基肥、穗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