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硝酸-高氯酸消解法对生活污水进行消解,通过消解可以将水中的有机磷转化为正磷酸根的形式,用新鲜柑橘皮吸附污水中的磷,再将其与城市生活污水分离,然后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检测磷含量[7-10]。试验利用L16(45)正交试验(表2)研究反应条件对柑橘皮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磷含量的影响,得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和最佳的反应组合。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交试验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设计的直观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表3)进行了分析。各因素最佳处理水平为A4B4C4D1,即柑橘皮的用量为2.0 g、反应温度为50 ℃、反应时间为120 min、pH为3,在此条件下柑橘皮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磷的吸附率为98.79%,与表3中第16组相比,磷的吸附率要高。因此各因素最优组合为A4B4C4D1,各因素的主次关系依次为柑橘皮的用量(A)、污水pH(D)、反应时间(C)和反应温度(B)。 2.2 柑橘皮用量对磷吸附的影响 由表3可知,当柑橘皮的用量从0.5 g增加到2.0 g时,柑橘皮对污水中磷的吸附率不断增大。这是由于反应容器中污水的量是一定的,因此污水中总磷的量也是一定的,加入柑橘皮的量越多,被吸附的磷的量也越多,根据吸附率计算公式(1)可知吸附率也越大。 吸附率=×100% (1) 2.3 反应温度对磷吸附的影响 由表3可知,当反应温度从20 ℃增加到50 ℃时,柑橘皮对污水中磷的吸附率不断增大。这表明柑橘皮对污水中磷的吸附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且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 2.4 反应时间对磷吸附的影响 由表3可知,当反应时间为30~90 min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柑橘皮吸附磷的吸附率一直增大,当反应时间为90~120 min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柑橘皮对污水中磷的吸附率基本不变。柑橘皮开始与污水接触时,其表面基本都是没吸附磷的空白表面,因此,此时吸附速率大于解吸速率,所以当反应时间由30 min到120 min时,柑橘皮吸附磷的吸附率一直增大,但当反应时间超过90 min后,解吸速度基本上等于吸附速度,因此,此时吸附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基本无变化。 2.5 污水pH对磷吸附的影响 由表3可知,当pH为3~9时,柑橘皮对污水中磷的吸附率随pH上升不断减小,但pH为3~5时,柑橘皮对污水中磷的吸附率减小幅度较小,因此酸性条件有利于柑橘皮对污水中磷的吸附。 2.6 吸附热力学函数 由热力学基本公式: ΔGm=ΔHm–TΔSm (2) ΔGm=-RTlnK (3) 可得: lnK=-ΔHm/RT+ΔSm/R (4) 其中K为吸附平衡常数;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ΔGm为吸附自由能变;ΔHm为吸附焓变;ΔSm为吸附熵变。当温度间隔比较小时,ΔHm和ΔSm近视当常数处理,按式(4)以lnK对1/T作图(图1),由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得到ΔHm和ΔSm,从而得到各热力学函数值。由图1可知,柑橘皮对磷吸附过程ΔHm>0,ΔSm>0,说明柑橘皮对磷吸附是的吸热过程,且是熵增大的过程,这是由于溶液中磷通常与水结合生成水合离子或分子,当吸附质的水合离子或分子被吸附时,其结合水可能会解吸出来,这个过程会导致系统的熵增加,即吸附过程ΔS>0;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G<0,即此吸附过程为自发过程。 3 小结 1)通过L16(45)的正交试验得到了柑橘皮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磷的最佳处理水平为A4B4C4D1,即柑橘皮的用量为2.0 g、反应温度为50 ℃、反应时间为120 min、pH为3。在此条件下柑橘皮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磷的吸附率为98.79%,各因素的主次关系依次为柑橘皮的用量、污水溶液的pH、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 2)热力学研究表明,柑橘皮对污水中磷的吸附过程是自发且吸热的过程。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