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进行右玉县旱地马铃薯需肥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的马铃薯增产效果最好,其中施纯N 375 kg/hm2、P2O5 120 kg/hm2、K2O 300 kg/hm2为增产最佳组合,不仅产量高,还能改善品质和增加淀粉含量。因此,必须根据马铃薯的需肥特点,采取合理的氮、磷、钾肥配合施肥技术。 关键词 马铃薯;施肥量;生育期;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070-01 右玉县地处山西省最北端,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病虫害少,是生产马铃薯理想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当地栽培水平与地力条件低下,平均产量仅维持在15 t/hm2以下。单产较低的原因是忽视了栽培条件、田间管理粗放以及肥料的不合理运用。提高马铃薯产量水平,除了大面积推广新的脱毒品种、提高栽培措施外,还需要合理搭配肥料。马铃薯在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不同,一般表现为:从出苗到块茎增长期逐渐增加。为此,在右玉农业试验站进行了氮、磷、钾肥肥效及合理施用试验研究,找出适合当地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组合。现将其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朔州市右玉县农业试验站。 1.2 供试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晋薯16号;供试肥料为氮肥、磷肥(P2O5)、钾肥(K2O)。 1.3 试验设计 根据施肥量不同,试验共设6个处理,各处理具体施肥量见表1。随机区组排列,马铃薯种植行距0.5 m,株距为0.4 m,每小区播种 135 株。2013年5月15日播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生育前期施肥的表现 从表2可以看出,氮、磷、钾肥配合处理较CK出苗期提早2~3 d,成熟期推迟5~7 d,能促使茎叶茂盛,叶色深绿,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2.2 马铃薯生育后期施肥的表现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A的株高最高,为119.5 cm,较CK增加31.5 cm;茎粗为15.8 cm,较CK增加6.1 cm;主茎数为1.9个,比CK增加0.6个,说明正确地配施氮、磷、钾肥,可使植株强壮,提高抗病力。 2.3 施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A的产量与CK差异达显著水平,较CK增产30.84%。处理C与CK差异达显著水平,较CK增产26.17%。说明良好的施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生育期,促苗快生,实现高产稳产。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表明,马铃薯施纯N 375 kg/hm2、P2O5 120 kg/hm2、K2O 300 kg/hm2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肥料在整个生育期不可缺少,施肥对马铃薯增产效果明显,良好的施肥技术不仅能够发挥肥效、提高产量,还能改善品质和增加淀粉含量[1-3]。因此,必须根据马铃薯的需肥特点,采取合理的氮、磷、钾肥配合施肥技术。 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过程中,需氮肥最多,钾肥次之,磷肥最少。氮肥能促进茎叶茂盛,增加光作用合强度,加快有机物质的积累,提高块茎中蛋白质含量;磷肥不仅能够使 植株生育正常,还能够提高块茎的品质;钾肥能使马铃薯植株生育健壮,提高抗病能力,促进块茎中有机物质的积累[4-5]。所以,氮、磷、钾三要素的平衡施用,可以有效促进植株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4 参考文献 [1] 陆景陵.土壤与肥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 张美琴.氮肥形态与马铃薯品质的关系[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 [3] 刘转玲,崔四平,刘俊青,等.内蒙古凉城县主要农作物氮磷钾肥效试验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0(S1):80-82. [4] 高炳德,沈金和,张润善,等.旱作覆膜马铃薯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研究[C]//内蒙古旱地玉米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会议论文集.河南、天津、内蒙古、山西农业科学院、北京、河北农林科学院及以上六省(市)农学会,2001:4. [5] 李尧权.作物栽培学——马铃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