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甜玉米穗位叶面积QTL定位(2)

时间:2014-08-25 09:45 点击:
3 小结与讨论 农作物的株高、叶面积以及产量等农艺性状属于数量性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子标记技术以及QTL定位方法的快速发展为复杂数量性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随着分子遗传学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已经
  3 小结与讨论
 
  农作物的株高、叶面积以及产量等农艺性状属于数量性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子标记技术以及QTL定位方法的快速发展为复杂数量性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随着分子遗传学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已经构建了不少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为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和遗传分析打下了基础。叶面积是构成玉米理想株型的重要农艺性状,与玉米产量、耐密性、抗倒伏性及生态适应性密切相关。目前玉米生产中的杂交种叶片总数约在20片左右,在所有叶片中,穗位叶及其上下两叶(合称穗三叶)的光合作用强,对产量的贡献较大。
 
  Agrama等[14]对不同氮水平下玉米穗位叶面积进行了QTL定位,在高氮水平下定位到了3个和穗位叶面积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第5、8、10染色体上;在氮胁迫条件下定位到4个和穗位叶面积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第1、3、8、8染色体上。与本试验结果比较,并没有发现与之染色体共位的QTL。说明不同定位群体对于QTL检测影响非常大。此外,由于环境与基因型的互作,同一性状不仅在不同的定位群体中表现不一致,在同一群体的不同种植方式、不同的地理位置或者不同的年份间的表现也往往不一致。
 
  本研究利用2个叶面积有显著差异的超甜玉米自交系为亲本配制组合,在F2单株中检测到4个穗位叶面积QTL,分别位于第4、5、9染色体上。其中,qELA-4位于第9染色体,与刘建超等[15]在第9染色体定位到的QTL可以在两年同时检测到的结论一致。因此可以推测在第9染色体上存在稳定可靠的叶面积QTL,并且其在第9染色体上的贡献率占11.12%,证明第9染色体在控制叶面积上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此定位结果有助于验证和丰富前人的研究结果,并可作为玉米叶面积相关QTG(Quantitative trait gene)的候选基因。在不同品种之间,用穗位叶的茎叶夹角、穗位叶长和叶形可粗略预测果穗和穗轴直径的大小及穗行数的多少。研究这些对应关系将有助于育种工作的开展及产量预测,至于是否可定量预测穗部其他性状特征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薛珠政,卢和顶,林建新.群体结构对玉米冠层特征、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杂粮作物,1998,18(6):27-29.
 
  [2] 赵久然.超级玉米指标及选育模式[J].玉米科学,2005,13(1):3-4,9.
 
  [3] 胡昌浩,董树亭,岳寿松,等.玉米栽培生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4] 吕川根,邹江石.两个超级杂交稻与汕优63光合株型的比较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6):633-639.
 
  [5] 赵久然,孙世贤.对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的再思考[J].玉米科学,2007,15(1):21-23,28.
 
  [6] 杨 松,陈 强,刘俊林,等.超吨粮田中玉米植株形状与穗粒重的关系[J].华北农学报,1994,9(3):112-116.
 
  [7] 白永新,王早荣,钟改荣,等.玉米高配合力亲本自交系、杂交种棒三叶的性状分析及叶面积的相关性研究[J].玉米科学,1999, 7(2):24-26.
 
  [8] 白永新,王早荣,陈宝国,等.玉米杂交种棒三叶特征及其叶面积与单株穗重、粒重的相关性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0,15(2):32-35.
 
  [9] 陈永欣,翟广谦,李 彦,等.糯玉米自交系、杂交种棒三叶与产量之间相关性分析[J].玉米科学,2001,9(2):50-52.
 
  [10] 陈范骏,米国华,张福锁.玉米氮高效组合杂种优势分析[J].玉米科学,2006,14(4):125-128.
 
  [11] LAFITTE H R, EDMEADES G O.Improvement for tolerance to low soil nitrogen in tropical maize. II. Grain yield,biomass production,and N accumulation[J]. Field Crops Res,1994,39(1):15-25.
 
  [12] CAO G Q, GAO Y M, ZHU J. QTL analysis for flag leaf length in a rice DH population under multi environments[J]. Acta Agron Sin,2007,33(2):223-229.
 
  [13] 罗 伟,胡 江,孙 川,等.水稻抽穗期功能叶叶型相关性状遗传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8,6(5):853-860.
 
  [14] AGRAMA H A S, ZAKARIA A G, SAID F B,et al.Ident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maize[J].Mol Breed,1999,5(2):187-195.
 
  [15] 刘建超,褚 群,蔡红光,等.玉米SSR连锁图谱构建及叶面积的QTL定位[J].遗传,2010,32(6):625-631.
 
  [16] PATERSON A H, BRUBAKER C L, WENDEL J F. A rapid method for extraction of cotton (Gossypium spp.) genomic DNA suitable for RFLP or PCR analysis[J]. Plant Mol Biol Rep,1993,11:122-127.
 
  [17] WANG F G, ZHAO J R, DAI J R, et al.Sel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presentative simple sequence repeat primers and multiplex SSR sets for high throughput automated genotyping in maize[J].Chinese Sci Bull,2007,52(2):215-223.
 
  [18] ZHANG J, GUO W Z, ZHANG T Z. Molecular linkage map of allotetraploi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Gossypium barbadense L.)with a haploid population[J]. Theor Appl Genet,2002,105:1166-1174.
 
  [19] VAN O J, VOORRIPS R E. JoinMap?誖version 3.0: Software for the calculation of genetic linkage maps[R].Wangeningen, the Netherlands:Plant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1.
 
  [20] BASTEN C J, WEIR B S, ZENG Z B. QTL CartograpHer version 2.0[R].Raleigh, NC: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2001.
 
  [21] MCCOUCH S R, CHO Y G, YANO P E, et al. Report on QTL nomenclature[J]. Rice Genet Newslett,1997,14:11-13.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