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修剪 杨梅树修剪时期可分为休眠期修剪和生长期修剪,一般休眠期修剪在10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生长期修剪为4—9月,除挂果期外,都可进行修剪。旺树:采用去强留弱,弱树则相反。过密、交叉和远离骨干枝的侧枝及时疏除和回缩,保持树冠上部通风透光。徒长枝修剪在枝条密生部位全部删除,空虚部位可进行短截培养结果枝。衰退侧枝和下垂枝上的徒长枝可作更新枝,并回缩其上的侧枝。过密枝、交叉枝、病枝应从基部剪去[1]。上强下弱树:中心主干生长旺盛,可利用去强留弱进行“换头”,使中心主干曲线上升。若是树冠上部粗旺枝过多,可疏除强枝2~3个,实行树冠“开天窗”,同时删除密生枝并进行去强留弱和回缩修剪。衰退树:早期衰退树采用“输换更新”,分2~3年回缩骨干枝;衰退老树,则应一次性更新,将主干和主枝全部短截到有新枝发生的部位,重新形成树冠。 4 主要修剪措施 短截即剪去枝条的一部分,短截有调整结果数量、促进发枝、增强局部枝梢长势等作用。回缩即剪去多年生枝的一部分。回缩具有修剪量大、刺激较重、有更新复壮的作用。疏剪即将枝梢从基部疏除,起到节省养分、改善光照条件、促进树体内膛结果的作用。对营养枝不剪,以缓和新梢长势,由于枝条长放,抽生较多的枝叶,生长前期养分分散,生长后期可积累较多养分,有利于花芽分化和结果。拉枝即用绳把枝条向水平方向拉开,使枝条的基角为45~50°,腰角75~80°,梢角按骨干枝的要求而定。主枝和副主枝的梢角小于90°,保持延伸向上,一般大枝梢角大于90°,拉枝使杨梅树冠开张,通风透光,缓和树势,促进花芽形成,提高坐果率。摘心即在杨梅生长期,摘除顶部生长的嫩芽。摘心的作用在于促进新梢老熟,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在幼树期主要促进枝梢的分杈。抹芽即在枝梢幼嫩时,将分枝角度不理想,生长位置不理想的嫩芽抹除[2]。 5 花果量的调整 花芽过量时,12月至翌年2月初,全树均匀短截1/5~2/5的结果枝,并疏除细弱枝和密生枝。东魁、大炭梅等果形较大品种可采用人工疏果,人工疏果在杨梅生理落果结束后,杨梅幼果有花生米粒大小时开始进行,至4月底杨梅开始成熟前结束。主要疏除小果、劣果、病虫果及密生果。根据石屏县的实际,短果枝留果2~3个,长果枝可适当多留,疏果量做到果与果之间不相连即可。 6 修剪措施 6.1 初结果树的修剪 杨梅初结果树枝梢顶端优势明显,生长旺盛,营养消耗多,花量偏小,修剪的原则是以缓和树势、促进花芽分化为目的,采用长放、拉枝等办法,如通过长放,缓和树势;利用拉枝,增大枝梢分枝角度,控制顶端优势,使中下部芽萌发,增加枝叶量,提高树体养分积累,促进花芽分化。对树冠内的过密枝,采用疏删的方法进行删除。对旺长和徒长的枝组,可采用拉弯和短截去强留弱,改变枝组的顶端优势或直接删除。 6.2 结果树的修剪 对结果树修剪,目的是保持树体生长和结果趋于平衡,防止大、小年结果现象发生,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杨梅进入成年结果期以后,树冠形状,大小基本稳定,对树冠上部的直立枝和外围的结果枝组可适当疏除一些,对结果后衰退的枝组可回缩,保持内膛有适度光照,以防止骨干枝过早光秃,从而达到内外结果的目的[3]。 采果后修剪应在采果施肥后进行,旺树采用去强留弱,弱树则相反。交叉枝、病虫枝、细弱枝从基部剪去;远离骨干枝的侧枝及时回缩;徒长枝在枝条密生部位全部删除,空虚部位可进行短截培养结果枝;衰退侧枝和下垂枝上的徒长枝可作更新枝,并回缩其上的侧枝;对北大核心期刊目录2014上强下弱树和衰退树进行处理和更新。冬季修剪即在冬季开春前进行的修剪,冬季开春前修剪直立性的当年生夏梢和秋梢、密生小枝,保留斜生小枝,以缓和树势。花量过大时,全树均匀短截部分结果枝[4]。 7 参考文献 [1] 郑诚乐.杨梅无公害栽培技术[M].福州:福建科学出版社,2011. [2] 房永安.杨梅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43,46. [3] 陈健,管其宽.杨梅丰产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4] 郑衍英,王乐生.杨梅树整形修剪管理经验[J].果农之友,2010(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