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关键词】 力 物体 互相作用 平衡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更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中考必考的热点之一。在历年的中考当中,对于此知识点的考查主要渗透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中,而独立成题则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题型出现。由于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性质,对于初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学习力的概念和二力平衡时,对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区分不清,这直接影响了对两个概念的理解,也为正确分析问题留下了误区。那么,应怎样理解这两对力呢?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归纳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1 如何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当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其中一个叫施力物体,另一个叫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孤立的存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产生作用时,受力物体同时必然也要对施力物体产生一个力。即物体在发生相互作用的同时,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有是受力物体。例如用手向上提水桶,手对桶有一个向上的作用力,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水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感到水桶对手有一个向下拉的作用力,施力物体是水桶,受力物体是手.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例如:人推车时,人对车向前的力与车对人向后的力就同时产生。一旦停止推车,车对人的力也就消失了。 (3)当物体之间相互有作用时(如吸引、排斥、挤压、碰撞等),才会有力的产生,如果仅有两个物体而没有发生相互作用,就不会有力的存在。 2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相互平衡,就是平衡力 在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时,我们一定要弄清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平衡。需要注意的是: (1)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才有可能达到平衡。 (2)平衡力就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仍处于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的两个力,都是一对力存在,但是这两个力却不同。 (1)相互作用力是两个不同的物体所受到的两个力。即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各自所受到对方所施加的力。 二力平衡中的两个力是同一物体所受到的两个力。 (2)相互作用力,是在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同时产生的两个力,若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结束,则两个力同时消失。 二力平衡中的两个力并不存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必然联系。当两个力中有一个消失时,另一个力并不一定消失,它可以仍然存在,继续作用在那个物体上,只不过这时原来的平衡状态结束。 (3)当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这两个物体的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原来静止的可能会运动,原来运动的在发生力的作用时可能会停下来。也就是说,相互作用力各自产生各自的作用效果。 而二力平衡中的两个力共同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二力作用的共同效果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教育论文或者说二力平衡中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互相抵消的。例如: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产生的效果相互抵消,使书保持静止状态。 下面,我们举例对上述情况进行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