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学习结果便于传播,教学反馈全面 传统教学中的学习结果,往往由测试结果来代替,教师根据具体分数向学习者反馈,完全忽略了学习者的评价主体地位。在微学习中,学习者学习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某一学科,还可以是技能、语言、情感等。一旦学习者掌握了学习方法和途径,就会引起自身学习行为的持续发生。借助开放的4G技术,学习者可以通过更多的社交媒体和网络分享学习结果,从而构建一个社会化的学习共同体。例如,学习者能够利用微博接口将学习结果进行分享,并允许其他人评论、转发等。这样一来,学习便无处不在,无论是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还是社交平台,都涵盖了各种学习资源,实现学习的社会性参与。从教学反馈来看,微学习能生成实时的智能反馈信息,并在第一时间以信息推送的方式让学习者知晓。除此之外,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也全程参与自我评定与反馈。学习者可自行调整学习进度,例如重复当前学习内容,或者跳过某些内容的学习等。 2 以移动终端为载体,打造微学习空间 目前,各种教育与非教育类的应用程序成为微学习的主流阵地。分析微学习的组成,可以发现碎片式的学习内容以及碎片化学习时间,再加上处于流动状态中的学习者,使得微学习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复杂并不意味着混乱,其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6]。微学习无论是其要素组成,还是空间架构,都体现了高度的自组织性。从复杂系统的角度来看,微学习涉及学习内容、学习者、教师、人际互动等多种要素,每个要素都相互联系,需要通过移动终端实现整合。基于此,本文提出4G技术支撑下的微学习空间。在微学习空间中,学习者首先通过移动终端的某个应用程序进入微学习。这是微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微学习的物理层;其次,学习者搜寻存储在云平台中的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管理者以及其他学习者都能提供有效的学习帮助和指导,完成学习;最后,学习者将获得全面的学习反馈和评价,并借助社交媒体等工具分享学习资讯,构建人际互动。微学习空间是一个动态、不断完善的空间,也是一个智能和充满乐趣的生态学习乐园。 3 结语 微学习与4G的结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加强移动终端与学习平台建设成为微学习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4G技术为微学习带来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不仅体现在其技术的全面性上,更体现在对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重要变革上。随着4G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微学习空间将成为人们学习方式的又一重要突破,并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4G[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7827.htm#6. [2] 姚筱平.4G技术前瞻及对中国的影响[J].江苏科技信息,2007(3):11. [3] 吴军齐,彭玉秋.基于手机终端移动微学习的可能性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9):1315. [4] 郑炜,齐幼菊.移动学习系统在远程教育中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2(3):82. [5] 高祥翀.基于碎片化学习的远程开放教育移动学习模式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4. [6] 兰·费雪.完美的群体[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