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科技论文 >

Al掺杂纳米Ni(OH)2及其电化学性能

时间:2014-08-18 14:57 点击:
【摘 要】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铝掺杂纳米氢氧化镍系列样品,利用XRD表征了样品的晶型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Al掺杂纳米氢氧化镍样品均为-Ni(OH) 2,样品S04的质子扩散系数最高,为1.2510-12 cm2s-1。 【关键

  【摘 要】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铝掺杂纳米氢氧化镍系列样品,利用XRD表征了样品的晶型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Al掺杂纳米氢氧化镍样品均为α-Ni(OH) 2,样品S04的质子扩散系数最高,为1.25×10-12 cm2·s-1。

  【关键词】化学共沉淀法;铝掺杂;纳米氢氧化镍

  1.引言

  储氢(MH-Ni)电池以其充放电性能良好、原料丰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有望替代镉镍电池及铅酸电池成为新一代动力电池产品[1]。目前,MH-Ni电池多以β-氢氧化镍为正极材料,理论容量低,易引发电极膨胀问题[2]。α-氢氧化镍理论容量高,且不存在电极膨胀问题[3]。因此,将α-氢氧化镍引入镍基电池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4-6]。但是,α-氢氧化镍在碱性溶液中不够稳定,对其进行掺杂能够较好地改善其稳定性。

  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铝掺杂纳米氢氧化镍,并测试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为氢氧化镍的改性研究提供实验参考。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料

  Ni(NO3)2·6H2O,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Al(NO3)3·9H2O,AR,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KOH,AR,天津市天力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2 Al掺杂纳米Ni(OH)2的合成

  在超声波及搅拌下,向Al3+和Ni2+总浓度0.1mol·L-1的溶液中缓慢滴加0.3mol·L-1KOH,控制体系pH及温度。KOH滴加完毕后,停止搅拌,继续超声45min;反应物室温陈化24h,离心分离,反复洗涤至上清液呈中性。80℃下干燥至恒重,即得Al掺杂纳米氢氧化镍。

  按表1制备编号S01~S09的系列样品。

  2.3 测试与表征

  X-射线衍射(XRD):采用布鲁克D8 Advance粉末多晶衍射仪测定样品的晶体结构。测试条件:CuKα辐射,管电压40kV,管电流40mA,扫描范围5°~80°,扫描速率2°/min。

  循环伏安特性(CV)测试:以铂电极为工作电极,5×5cm泡沫镍为对电极,HgO/Hg电极为参比电极,在CHI660C电化学工作站上,测试样品在5mol·L-1KOH溶液中的CV特性。

  3.结果与讨论

  3.1 样品的晶体结构

  参考文献:

  [1]周环波, 于非, 周震涛. Al掺杂Ni(OH) 2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6, 5(18): 502-505

  [2]赵力, 韩喜红, 林剑斌等. 掺杂Co纳米Ni(OH)2 的制备及其循环伏安行为[J]. 功能材料, 2006, 37(8): 1276-1279

  [3]李延伟, 李月晓, 姚金环等. α/β互嵌氢氧化镍电极活性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J]. 材料研究学报, 2011, 25(1): 51-56

  [4]张倩, 徐艳辉, 王晓琳. Al代α-Ni(OH)2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3, 32(10): 825-826

  [5]杨庆霞, 黄晓曦, 姚金环等. 层间阴离子对铝代Ni(OH)2质子扩散系数的影响[J]. 广东化工, 2010, 37(1): 109-111

  [6]翟海军, 王先友, 杨红平等. 掺杂α-Ni(OH)2的电极性能研究[J]. 电源技术, 2003, 27:197-200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