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信息系统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可以按照功能不同进行分类,具体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1 适用性管理 适用性指的是针对和企业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源,可以在任何时间、空间范围内满足客户对信息的需求。适用性管理指的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性能、配置等因素进行的综合管理,从宏观角度实现对信息系统的管理。 3.2 性能管理 这里所提到的性能,指的是企业的信息系统所能够提供的服务范围及其效能。性能管理是利用监控系统的高效率运行软件来实现的,当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效率出现波动时,负责监控的软件就会自动处理,或者传输报警信息。 3.3 安全管理 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保障企业发展的前提,对相关的人员、资产进行管理,特别是对企业的信息数据进行管理,都会涉及到安全性的问题。企业信息数据资产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企业信息数据不会被人为的破坏、使用、修改等,不管这种行为是否存在故意性,必须采取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 3.4 运行管理 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的日常事务中进行的管理工作,这些管理工作既包括监控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也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息采集、信息分类、信息存储等。这些企业基础信息管理工作,是企业开展业务和管理的基础。运行正常的信息系统可以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4 信息系统采取的管理模式 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核心一般包括三个级别的服务平台,通常是以问题管理作为信息系统管理的主线,把问题的产生、传送、录入、完成为导线,追踪问题直至解决。企业的信息系统的管理流程为: 第一,当企业信息系统使用者发现出现了问题,会利用各种形式的通讯方式联系一级服务台,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描述。一级服务台的技术人员会处理接收的问题,并形成问题单据,并把解决问题的信息输入知识库中,作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的依据。 第二,当一级服务台按照问题的性质进行分类后,如果在能力范围内,就会直接解决问题,如果在能力范围外,就会通知相应的二级服务台进行处理。二级服务台的专业技术人员会利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处理问题,并填写问题单据,输入问题处理知识库中。 第三,三级服务台指的是由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二级平台不能再规定的期限和能力内解决的问题,可以联系厂家的技术专家,进行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然后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填写问题单据,并把解决问题的信息输入知识库中,以备不时之需。 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才能完成这项系统工程。三级服务台以及知识库的使用,可以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高效、快捷、有序的管理。 5 结束语 企业的信息系统的管理不仅包括对人、财、物的管理,还包括更多方面的内容。这些管理对象之间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融合在一起。当管理流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管理流程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企业重视信息系统的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 何世星,李云.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浅析[J], 经营管理者,2011- 03-05. [2] 胡祥玲. 中粮生化肇东公司ERP 信息系统管理研究,吉林大学, 2014-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