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策略 (一)完善政府与民众的网上沟通渠道 民众也希望能够向相关部门反映自己的意见,但却苦于表达渠道的匮乏,以及相应的沟通不畅。更多的民众渴望能有表达自己诉求的机会,实现自身参与社会改革,维护自己切身权益。网络问政为推动我国民主化进程,搭建“官”与“民”及时有效沟通平台创造了条件。政府利用网络所搭建的沟通渠道可以深入了解到百姓生活中真正的需求及面临的难题等,可以在第一时间介入突发事件,进而解决问题,避免社会危机的长时间累积所导致的社会矛盾的爆发;另外,也可以满足民众真正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种种需求,大量吸收民间的合理建议与意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治理。 (二)党政干部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 党政干部在舆情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所具备的媒介素养、舆论引导观念、网络新媒体舆情传播规律、舆情事件的应对能力决定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水平。网络媒介素养,主要是指党政干部网络信息理解与研判能力以及更好地使用网络替民众解决问题、为民众服务的能力。党政干部始终扮演了多重角色,其既充当着一般意义的受众,又扮演着网络媒体的监督者、管理者的角色。正因为其角色重要,提升党政干部的网络素养破迫在眉睫。党政干部网络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提高执能力。因此,党政干部媒介素养的提升不单纯是口号,而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只有网络素养的提升,才能提升党政干部面对突发事件复杂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 (三)政府网站及信息发布平台的建构,提高对新媒体调控能力 政府网站目前普及率极高,统计表明全国省、市、县政府网站的拥有率已经超过86%。但数量众多的政府网站却良莠不齐,从民众的认可程度而言,政府网站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政府网站与其他网站最大的区别在于了解民众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民众解决难题,如果网站只是单单提供基本信息,缺乏与民众的互动,政府网站的建立则失去其根本作用。政府网站要提升对新媒体的调控能力,发挥其权威性,打造主流舆论场,对社会舆论有主导作用。政府网站不在于形式新颖,而重要的是发挥其群众沟通平台的作用,提高其对广大民众的影响力。 (四)建立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统筹协调机制 网络舆情由于其复杂性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联越发密切,过去依靠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已经不能完全控制舆情发展的新趋势。网络舆情控制要建构完整的统筹协调管控机制。首先,政府内部各个部门要进行协调合作,突发事件舆情社会影响巨大,为防止群体性事件爆发,各个部门需要从监测、预警、危机应对诸多方面进行合作,努力将危害降到最低。其次,从应对方式而言,需要借助新闻发布会、网络发言人、第三方调查等多种方法配合。建立网络舆情统筹协调机制的关键在于能够形成以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总体协调、实际工作部门积极应对、重点新闻网站发挥舆论领袖作用、商业网站积极配合,各部门协调合作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