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转变严重依靠外需市场的不平衡增长模式,实现经济增长内外平衡,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就需要彻底调整目前的对外贸易结构。其实早在2007年,"减顺差"的一揽子政策就在政府的组织下实施过了,只是后来赶上了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政府不得不把政策从"减顺差"又转向"保增长、调结构"。但是以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已经到了必须实现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了。那么在外面领域该怎样调整?最根本的地方还是在于提升国内制造业水平。国内制造业不能只是停留在加工组装阶段,不能只是加工出的产品是高技术产品,要改变一直从东亚等经济体进口核心零部件的局面,真正实现在国内生产高技术核心零部件。既然新的目标是高技术核心零部件在国内生产,那么以前追求大规模出口产成品的思路也应该一并转变。因为关键零部件都产自本国了,那么本国企业就要有意识地控制产成品的产量,要根据市场供求情况来确定生产规模和出口规模。同时还要注意市场的开拓,促进出口流量多元化。这样才能使得经济结构从根本上得到调整,使得对外贸易能够真正起到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作用。 此外,虽然政府很早就把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平衡发展提上日程,但是到目前为止制造业和服务业也还是缺乏竞争力,没有获得长足发展,而且前者呈现出巨额逆差,后者呈现出巨额顺差。要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局面,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长足发展,人力资本的积累、资金的投入都是关键因素。一旦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在实现了腾飞,不仅会为带去更多的就业岗位,还能缓解严重的资源问题。所以,从根源着手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减小服务业的贸易逆差也许是促进未来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实现内外平衡是实现经济未来新增长模式的关键,但是也不能走极端。目前对外贸易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仍然要重视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解决问题,实现外贸健康发展,让对外贸易发挥该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调整各项政策,逐步从依靠外需市场转变为依靠内需市场,摆脱过分依赖外需市场的状况,并力争实现内需和外需的协同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在调整制造业贸易顺差的过程中,不能单纯抑制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在调整服务业贸易逆差的过程中,也不能只是限制消费者购买相应的服务。政府要从根源着手,增强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和研发投入力度,从根本上实现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提升服务业质量、培养消费者的偏好、拉动国内需求层次的提升,最终实现内外平衡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结论 贸易顺差虽然存在问题,但是它确实是现代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键是要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转变对外贸易差额结构,让对外贸易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不仅分析了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还从对外贸易的角度讨论了经济增长模式。要想真正实现新经济增长模式,关键是实现内外平衡,既要重视外需市场也要重视内需市场,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政府要找准根源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才能最终实现内外平衡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孝松,谢申祥.对外贸易差额结构与新经济增长模式.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12) 2.杨华贵.贸易顺差的原因解析.商业现代化,2012(682) 3.徐毅.贸易顺差的结构分析与未来展望.国际贸易问题,2010(2) 4.王蔚,管雪,田燕梅.由外贸拉动到内需驱动-论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山东财经学院学报,2007(5) 5.刘晓霞,齐洪彦.我国贸易顺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商场现代化,201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