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长效机制研究(2)

时间:2021-05-13 09:22 点击:
(一)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普及环保知识,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环保工作 公民自觉的环保意识是基础,完善的环保立法和有效的税收征管是保障。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环境宣传活动,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
 
  (一)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普及环保知识,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环保工作
 
  公民自觉的环保意识是基础,完善的环保立法和有效的税收征管是保障。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环境宣传活动,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如,加大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的曝光度,以案说法,教育广大群众,唤起环境忧患意识,增强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法制意识和文明意识,提高群众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此外,还应该充分重视和鼓励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环保宣传功能,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报刊、网络等载体,采用专访、系列报道、专题片、培训以及文艺表]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针对当地环保中的典型、突出问题,进行连续深度报道,对各种环境违法事件进行新闻监督,从而,使政府重视的环保工作变成全民参与、人人重视的环保事业。
 
  (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创新管理机制,支持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
 
  首先,应该大幅增加环保投入。逐年增加环保经费,将环保能力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环保机构执法经费的需要,同时,建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每年通过排污费和财政预算安排等方式,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以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大环保科技研究。其次,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重点支持企业节能技术的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再次,积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和管理机制。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调动政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资金的分配原则、使用方向和监管措施,规范财政资金的管理。
 
  (三)完善投资政策,拓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融资渠道
 
  未来支持环保事业发展,支持企业配套节能减排设备以及加大生态补偿建设专项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等都对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必须拓宽环保资金筹措渠道,建立长效、稳定的环保资金筹措机制,为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如: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的融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贴息、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加大对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投入;鼓励多渠道建立环保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用于环境保护项目;争取政策性银行以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优先贷款、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环境保护信贷资金支持。
 
  (四)完善促进节能环保的税收制度
 
  1.完善鼓励性税收政策,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⑤
 
  ①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鼓励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如对属于生物能源的垃圾发电、风力发电、部分大型水电企业、小水电和燃料乙醇实行增值税和消费税优惠政策;对煤层气抽采企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抽采销售煤层气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等。②鼓励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对企业开发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给予适当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大型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机场行李自动分拣系统、重型模锻液压机而确有必要进口部分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开征新税种
 
  ①开征燃油税。燃油税改革方案的推行,需要具备一些必要条件,如油价相对稳定,形成合理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因此,国家应结合当前形势,根据节约能源和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燃油税的改革方案,择机开征燃油税。②开征环境保护税。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都实行普遍征收,主要种类有SO2税、水污染税、噪声税、固体废物税和垃圾税等5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增加,环境质量的降低,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开征环境税已刻不容缓。征收环境税,其税率的设置成了关键,所设计的单位计量的征收税额,除了包含治理应该支付的成本,还包括不承担技术限排而缴纳的惩罚性成本。这样一来,环境税各单项税种就要在确立不同行业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形成类似于阶梯电价模式的排放物差别征税标准,征税与排放的清洁程度及数量呈现出螺旋线式的增长。环境税只有发挥出杠杆的橇动作用,在利益的传导之下,还会加速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成熟,从而促使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让工业经济与节能环保形成良性循环。
 
  3.完善税收优惠措施
 
  为保障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除了用好现行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还要稳步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逐步将转让技术专利、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一方面要继续对“三废”综合利用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还应将优惠范围扩大到环保机器制造、环保工程设计、施工、安装和生态工程建设等领域,并对高新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引进和使用予以税收鼓励。另一方面要在生产过程中积极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的专用设备,改进技术和工艺流程,生产高产低耗产品,减轻环境污染。同时,对于在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纳税人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如在增值税方面,对纳税人销售的以三剩物、次小薪材、农作物秸秆、蔗渣等4类农林剩余物为原料自产的综合利用产品,由税务机关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办法等。此外,各级政府为优化地方经济结构和鼓励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还可在法定权限内给实施节能减排行为的企业以房产税等地方性税收减免以及地方基金减免等优惠政策。
 
  (五)建立健全政府绿色采购政策
 
  政府绿色采购不仅对全社会的可持续消费具有强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鼓励绿色采购。对政府实施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的制定及发布作明确的规定,同时在采购监督、产品标准、审计、处罚制度等相关领域建立起一整套配套的法律、法规,形成绿色采购实施、指导、监督、制约和惩处的基本法律体系。其次,要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清单,增加公共财政对绿色采购的投入,使绿色采购规模不断扩大,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引导财政资金向绿色采购倾斜,对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和开展绿色产品开发的科技企业给予必要的财政引导资金及奖励政策,对于更新、改造落后生产设备和工艺手段的资源消耗型企业也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引导其改进工艺流程和更新清洁型设备。最后,加大对政府绿色采购的宣传,培养政府采购人员的绿色采购意识,打破政府绿色采购的地方保护主义,使信息自由流动,提高政府绿色采购的效率。
 
  [注释]
 
  ①财税手段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可以对外部不经济进行矫正,这就决定了财税政策介入技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②资料来源:2011年《财政统计年鉴》和《统计年鉴》。
 
  ③鉴于我国现行税制在环境保护功能的弱化以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客观现实,开征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税迫在眉睫,可以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
 
  ④公共产品理论是公共财政最核心的内容,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又是公共产品最本质的特性。环境资源具有这种公共产品的属性。
 
  ⑤当然,鼓励性税收政策可以和惩罚性税收政策并用,相互协调、配合使用,发挥组合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康,王敏.推进清洁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10):95-105.
 
  [2]石晓波.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海外规制经验与制度建设[J].财政研究,2009(1):45-47.
 
  [3]苏明,傅志华,包全永.鼓励和促进我国节能事业的财税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5(2):33-37.
 
  [4]张捷.资源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税务研究,2009(4):52-53.
 
  [5]高萍,樊勇.我国污染排放税设立的必要性与制度设计[J].税务研究,2009(4):38-42.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