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目前对于商贸流通业这一行业的界定仍不是非常明晰,所以在研究商贸流通业相关问题时往往因为行业门类选取差异而导致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使本文的研究存在更强的合理性、客观性、相对性,本文不单单选取商贸流通业规模变量,而是选择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比率这一变量,具体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之所以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考虑到我国统计数据中对于商贸流通业并没有直接的指标,而是通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细分指标,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反映了国内市场消费品零售的规模,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商贸流通业规模指标。 至于金融扶持的变量,考虑到我国长期一直以间接的融资方式为主,而金融机构无论是以前、现在还是未来,在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选择综合性指标—金融相关率,衡量金融扶持的水平。所谓金融相关率,就是金融资产价值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反映了一定区域内金融发展的基本特点,采用金融资产总额与GDP之比表示。这里,金融资产包括M1、股票市值、债券余额三个部分。 本文采用1990-2014年我国数据进行分析,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通过计算整理,得到金融相关率以及商贸流通业发展比率的数据如表1所示,图2给出了两个指标的变化趋势。从中可见。1990年以来,我国金融相关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商贸流通业发展比率虽然也呈现上升,但总体上维持在0.3-0.4左右。 (二)模型构建 记金融相关率变量为Financial,商贸流通业发展比率变量为Circulation。根据“倒U”型增长效应理论以及苏基溶、廖进中(2010)等人的研究,金融扶持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不总是存在正向促进作用的,如果金融过分发展,即表现为金融扶持过度,反而不利于产业发展。因此,本文在构建模型时不仅包含金融相关率的一次项,还纳入二次项,构建模型如下: Circulationt=α+β1Financialt +β2Financial2t+εt 其中,α、β1、β2为待估计参数,εt为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按照逐次回归,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由回归结果可知,无论是一次项还是二次项回归结果,Financial的一次项系数都为正,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如此说明在一定条件下,金融扶持确实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与前面的作用机理相呼应。同时,Financial的二次项系数为-0.0893,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金融扶持对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并不总是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过度的金融扶持可能不利于商贸流通业发展。这与本文的预期结果基本一致。 金融“倒U”型增长效应理论从金融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角度阐释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是呈正相关的,而是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主要表现为“倒U”型关系,即过度的金融增长反而不利于一个地区经济良好发展。由金融“倒U”型增长效应理论可以知道,一个区域存在一个合理的金融规模空间,只有当该区域的金融规模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变动时,才能保证有效推动经济增长,这与该区域内的经济总体规模、消费规模以及人力资本存量等指标存在一定的适应性,而过度的金融扶持必然伴随着过度的金融发展,必将消耗更多的资源要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一个区域内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反而会有不利的影响。苏基溶、廖进中(2010)等人在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时,也曾得到类似的结论。这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都验证了金融“倒U”型增长效应理论在我国金融支持过程中是适用的。 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研究了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金融扶持机制。通过研究发现,金融扶持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过程,就是金融在市场中发挥融资渠道优化与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在我国,金融扶持确实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金融扶持的这种作用也表现为“倒U”型关系,体现了我国金融扶持力度存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根据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首先,应注意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不局限在行业自身的要素投入,还应将金融扶持置于基础地位;其次,金融扶持商贸流通业发展,也应做到有度,合理扶持产业发展;再次,应加强金融扶持机制创新,完善金融体制,扩大金融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乘数效应。 【参考文献】 1.张洪玮.互联网金融业发展对于现代物流产业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5(17) 2.周迪.“量”和“质”角度的中国金融规模地区差距及分布的动态演进—基于Dagum分解与扩展的分布动态学模型[J].上海经济研究,2015(1) 3.苏基溶,廖进中.金融发展的倒U型增长效应与最优金融规模[J].当代经济科学,2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