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再次输出
“输出”是指知识经济管理系统向外在环境输出决策。政策、计划、政治产品,通过输出完成系统功能与目标。输出的主要形式是执行,即执行科技兴国战署任务:一是执行科技进步的任务:到本世纪未,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研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优化科研结构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结构,实行多学科,跨部门联合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科研为中心,调整专业结构,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做贡献;企业要成为技术开发主体,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速度,努力开发新产品,开辟新产业。二是实现教育发展任务;到2000年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加强城乡劳动者职业教育,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基本框架。二是实行“科技兴工”、“科教兴农”、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管理,优化改革,建立合理的消费体制;推动烈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三是科教都要为提高广大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思想政治觉悟提供理论与对策。
6、研究国情,实事求是进行系统化管理。科学地适应环境有效地改造环境
知识经济管理系统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系统,即环境,也就是通常讲的国情,国情对管理和决策执行是起决定作用的。你夸大了国情的有利方面会制订左倾冒进政策;反之,你若看不到有利因素,夸大不利方面,制订右的政策,右倾保守,民主革命时期出现的三次左倾和一次右倾错误,都是对国情估计错误造成的。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由于正确估计国情,正确认识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作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的正确决策,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对外搞活,才能使我国的经济蓬勃发展,历史的经济告诉我们发展知识经济对知识经济实行系统化管理,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当前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环境,制订科技兴国的科学决策,实行系统化管理。对知识经济实行系统化管理当前要特别认识新技术革命时代的知识环境,它与以往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知识环境大大不同了,出现了多学科知识、电脑传真、卫星电视,星讯等知识载体;知识生产环境出现了“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与技术之间的中介环节是科技知识的扩散普及、技术手段的研制,科学实验,技术发明,技术原理提高与完善,工艺技术知识的设计试验;知识剧增,信息爆炸,这样的知识与知识生产环境引起生产力要素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力要素发展形成理论(知识)——技术——生产的过程;引起产品制造模式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使生产由大批量的标准生产转化为大批量的柔性生产。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使财产占有方式社会阶层结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生产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空前的加强。这些外部知识环境要求我们的知识经济管理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创新化。创新的总目标,到2010年,形成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的国家知识创新系统与运行机制;建立一批国际知名的国家知识创新基地,不断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培养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6、改革体制改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知识经济管理效率
所谓“效率”就是国家知识经济管理机关和管理人员要以较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投入,取得较大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所以要提高知识经济管理效率,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提高知识经济管理效率的途径与办法:一是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艺术;二是提高知识经济管理人才积极性;四是转变工作作风;五是改善环境与条件;六是改革管理体制,实行简
政放权;七是改革机构,建立中间合理的管理组织;八是建立健全知识经济管理法规和工作制度,实行依法管理,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管理。
以上六方面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系统化的管理系统,按系统方法管理知识经济一定能把我国的知识经济建设事业搞好,加速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