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基于耗散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熵变研究(2)

时间:2015-08-14 08:45 点击:
根据耗散理论及区域创新系统熵值参量表,本文建立区域创新系统熵变模型如下: (1) (2) KB=(lnm)-1(3) (4) 公式(1)中,i为区域创新系统内部各相互作用的子系统;wi为各子系统占的权重,也就是对区域创新总
  根据耗散理论及区域创新系统熵值参量表,本文建立区域创新系统熵变模型如下:
  (1)
  (2)
  KB=(lnm)-1(3)
  (4)
  公式(1)中,i为区域创新系统内部各相互作用的子系统;wi为各子系统占的权重,也就是对区域创新总体绩效影响的概率,鉴于该权重很难客观计算,因此可以采用专家群体决策的方法,建立权重评价集,采用信息熵权修正法最终确定权重;Ds为系统的总熵值。
  公式(2)中,dsi子系统熵值,即主要影响因素熵值,j为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绩效的主要影响因子。当影响因子为系统内部因素,并对系统的发展形成阻碍时,公式(2)为正值;当影响因素为系统外部因素,是系统不断从外部环境引入的能量和物质,公式(2)为负值。
  公式(3)中,KB为子系统熵值系数。
  公式(4)中,pj子系统中各主要影响因子对dsi的影响概率,并且。xi为影响因子的取值。m为子系统中影响因子的个数。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系统的总熵值。只有当Ds<0时,系统的耗散结构才能形成,此时系统内各要素间相互作用,逐渐克服系统内部的混乱,不断自我改造,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通过协同和突变,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持续地发展,创新效率也不断地加强。
  结论
  (一)全方位开展国际及区域间的科技合作
  区域创新系统在与国际及区域间进行科技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掌握最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引入先进的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锻炼区域内的人才队伍,这样会加速创新因素在区域内的流动,区域创新系统会处于一种有序、高效状态。
  (二)培育发展区域创新系统
  首先,政府应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应在制度与政策等层面上引导创新活动的方向,刺激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协同创新;其次,企业是组织机构中应在创新网络中发挥其中枢功能,加大自主投入开发以及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协作开发,将区域内的知识、技术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再次,科研院所要发挥创新网络结点的技术扩散作用,加大科研成果产业化程度。
  (三)整合创新资源并优化创新环境
  首先要加快区域内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公共图书馆、科技情报网络等区域科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创新环境;其次,围绕区域内核心网络的发展,构筑开放、共享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解决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资金瓶颈问题;再次,创新人才培育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廖杰,顾新.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2.谷国锋,张秀英.区域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N].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9
  3.熊学兵.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知识管理系统演化机理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4
  4.曾德明,彭盾.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6
  5.李志强,刘春梅.基于耗散结构的企业家创新行为系统熵变模型[J].中国软科学,2009.8
     6.周立军.区域创新网络的系统结构与创新能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