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渔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和依据,以期为我国的现代渔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关键词:渔业经济;效益;举措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渔业经济出现了一定的繁荣发展的局面,渔业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大力发展,渔业经济的产量大幅度提升,渔业外贸经济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我国渔业经济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喜的局面。有数据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水产品的总量已连续十九年位居世界首位,其中水产养殖业发展尤为迅速,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1]( 李明峰.关于生态渔业问题的初步研究[J]. 现代渔业信息,2004,19(11):5-8)。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渔业经济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以及挑战。这些问题包括渔业生态效益的低下;渔业经济结构的单一;渔业科技含量较弱;政府对渔业发展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根据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6年,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渔业水域污染仍比较严重,因环境污染造成可测算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36.43亿元,其中内陆水域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8.55亿元,海洋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为27.88亿元。[2]《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N].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2006所有的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渔业经济良好正常发展,成为我国渔业经济效益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的瓶颈,为此,我国需要大力研究渔业经济效益良好发展的优化策略,促进我国渔业经济朝着高效、生态健康和可持续方向发展。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针对性的渔业经济改革。 一、强化渔业科技创新,促进水产业迈上新台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与发达的今天,无论实现怎样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含量是不可缺少的,更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渔业经济中重点抓科技进步也毫不例外。第一,积极引进新鱼种,努力创造一批名优水产品。通过科技进步,深入研究鱼的品种特性,着力培育出产量大,营养元素高的特色鱼种;培育具有特色养殖品种,实现渔业产量的大幅度提升,第二,管理部门聘请相关渔业的专家学者,对鱼类养殖者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先进的鱼类培育、养成以及疾病防控等现代渔业生产技术,促使渔业发展有技术保障,实现养殖业在新型养殖者的管理过程中的,高效、安全的发展。第三,利用科技技术发展绿色渔业,在提高渔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渔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利用先进的鱼类监控预测系统,适时对鱼类进行检测,分析各种数据类型,以便随时进行综合治理措施,预防鱼类生活环境的污染。第四,采取新型的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例如在田埂硬化了的田块之中,实行种稻、蓄水、养鱼这样的“三结合”的模式,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而且也实现了水产效益的大幅度的提升,使得各项资源都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实现生态立体化养殖。当然,提高渔业经济效益的科学技术的方式方法并不仅仅限于以上几点,可以遵循的方法还是很多的,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和从业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