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设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必须提高对工程经济管理的认识。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等手段,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意识。工程经济管理工作是一个涉及全体项目工作人员、涉及施工全过程的系统性工作,无论是工程项目的管理层还是作业层,都应该有成本控制意识,才能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实现成本最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必须提升工程项目经济风险的分析能力。施工企业在参与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关注风险发生的预兆及其发展变化,以采取必需的应对措施,提出合理的经济赔偿方式。例如因设计变化、规定的施工方式不合理、现场施工条件的变更、合同外工程量的增加、自然条件导致进度延误等。
3、必须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工程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施工方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二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
4、必须重视对工程项目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协调控制。工程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而质量损失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两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5、必须强调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我国目前建筑市场上,工程造价人员专业相对单一,大多不参与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对现场施工中出现的索赔问题了解不深,造成懂经济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经济的局面。因此,应该充分强调技术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的相互学习与合作,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工程项目施工既科学又经济。
6、必须完善工程经济管理体系及制度建设。(1)要完善组织体系。施工企业应该健全工程经济管理机构,设立专门部门,负责检测、监控预算成本、索赔管理和企业定额测定等工作;(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部成本责任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将质量、工期、安全、成本控制等控制指标写入项目任务书中,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三、结论
工程项目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风险管理的目的并不是消除风险,而是有准备的、理性的进行项目管理,减少风险的损失。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只有认真分析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来源、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和途径,明确防范风险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项目顺利完成,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顾圣平 《工程经济学》 水利水电出版社
2、陈起俊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