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信用违约风险的发生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巨大冲击,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因此测算违约风险水平,提高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对防范信用违约风险对金融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将选择工商银行、招商银行这两家上市银行,作为传统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代表,运用KMV模型测算其违约风险,并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
信用风险;金融危机;KMV
一、KMV模型基本理论
随着金融改革的政策出台,预示着我国全面性的金融改革步伐已在各项政策中悄然加速。论文格式股票市场制度变革是整体金融改革的核心,改革必将加速我国股市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这使得商业银行对基于股票市场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更具可行性,其中最著名的是KMV模型。
二、样本及数据处理
本文的数据来源为CSMAR数据库及三大银行的中期报表及年度报表,研究时间为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以半年为一个区间,共6期。在无风险利率选取方面,我们选择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见下表)。具体的计算过程见excel表。
三、具体分析
下面我们将就两个个指标对两家银行进行对比分析,其中重点对违约距离DD和预期违约率EDF进行详细分析。
(一)股权的市场价值VE
横向来看,作为世界领先大银行之一的工行市值最大,招商银行规模较其要小。纵向来看,两家银行的市值较为稳定,略呈下降趋势。在2010到2012年期间,两家银行都有新股发行补充资本,其中工行的频率、规模都较大。
(二)资产市场价值VA
总体来看,工商银行资产市场价值呈增长趋势,而招商银行却反常地呈现下降趋势。
1.工商银行
对比来看,工商银行整体的信用风险控制能力最好。且从图表可以看出,工商银行的违约距离DD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与其违约率EDF的下降趋势一致。详细分析:
首先,从工商银行的经营收入来源与地区来看,以2012年年报为例,利息收入仍为其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但是非利息收入增长较快,实现1,191.17亿元,增长5.9%,占营业收入22.2%的比重。且从2010年到2012年,工商银行加大中间业务转型发展力度,尤其是银行卡、品牌类投资银行、私人银行和养老金等业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中间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提高(从2010年的20.7%到2012年的22.2%)。
然后,我们发现,在2010年下半年,工商银行的违约距离出现了大幅下降。年报显示,其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比2009年末下降1.02个和0.4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1)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明确贷款损失一般准备计算标准的通知》,自2010年第二季度起,工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贷款损失一般准备以贷款余额的1%为上限计入附属资本,导致附属资本减少;(2)工商银行业务发展较快,2010年主要投向战略新兴产业、个人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等领域。逾期、呆滞和呆账的不良贷款较多,加权风险资产增加,银行信用风险大。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工商银行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补充了附属资本,之后资本充足率得到了明显改善。
2.招商银行
横向看来,招商银行的违约距离处于中间水平,且预期违约率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并波动趋于平缓。纵向看来,招商银行的违约点这项信用风险指标的波动性较大,其在11年的中期和12年的年末数据均有小范围的下滑。
具体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先观察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说明其收回贷款的风险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小。我们观察了招商银行三年来的不良贷款率,发现2012年的数据较11年相比有了0.05个百分点的下降,这增加了其收回不良贷款的风险,进而影响银行的信用违约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国辉.KMV模型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国际金融,2007
[2]程鹏,吴冲锋.上市公司信用状况分析新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2(02)
[3]韩立岩,郑承利,罗雯,杨哲彬.中国市政债券信用风险与发债规模研究[J].金融研究,2003(02) 摘 要: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农业已经逐渐向着外向型农业的方向发展,对外贸易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农产品质量,使之符合国际市场的标准,推行农业标准化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在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之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不断完善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使之为我国农业贸易服务。
1 当前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我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展时间较晚,因此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健全,质量认证规范化程度低,且标准化工作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严重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表现在农业标准制定周期长、农业标准偏低、修订不及时等,不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2 农产品检测不力。国际市场对于农产品的安全性极为重视,而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却一直持续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农民为提高产量而在种植过程中过量施用农药、化肥等,导致农产品农药、毒素残留较多,大大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对于国人的身体健康是个严重的威胁。然而,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国的农产品检测体系却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对农产品各项指标的全程检测力度不够,而且管理和检测手段较为落后。
1.3 农业标准实施不力。我国农业工作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眼光不够长远,往往只顾眼前利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等意识较为薄弱,而政府对于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工作资金投入少,使得推广力度不够,再加上我国农村的信息较为闭塞,使得农业标准实施起来举步维艰。
2 完善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相关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