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满足人们的文化品位之需。诚如我国古人所言“仓廪实而知礼节”,人们的文化品位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收入的增长、消费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呈现出以购物休闲、旅游休闲、体育休闲等为主要内容,以从重视实物消费到注重情感休闲等文化享受为特征。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商业的繁荣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此背景下社会文化的转型与变化,使现代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休闲以其特有的魅力,不仅让大众体会到审美消遣与娱乐,更给大众一种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精神满足,丰富并扩展了大众的审美方式、满足人们的文化品位需求。
其四,促进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变。当人类进入工业化的市场经济时代,尤其是在商品愈益充裕的时代,随着生产主导的社会向消费主导的社会转型,休闲便历史性地成为社会性的行业,被纳入到国家体制、产业链条和经济体系之中,为他人提供休闲服务便成为一种职业,为社会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毋庸置疑,休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因而属于一种满足人们的闲暇生活需求的经济活动,它与其它行业密切相关,涉及到文化、教育、治安等诸多行业。发展休闲产业会带动相关的许多服务业和生产企业复苏与振兴,给大量的人群提供更多层面的工作机会。据相关资料分析,美国休闲产业已成为第一位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员占50%强,而当下我国仅为30%,因而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对促进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变无疑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其五,为扩大内需提供舞台。发展休闲产业最适应当前国内市场需求,最能扩大国内消费。当下我国商品市场总体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在经济的增长从供给制约型转向需求制约型的条件下,发展休闲经济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2008年的金融海啸,也让中国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外销,更需要内需,当外销之路越来越艰难之时,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经济的发展,成为发展经济的唯一出路。况且我国人口众多,民众素有储蓄习惯,随着经济的稳定增长,人们的收入水平还在逐渐提高,消费结构出现了明显升级的特征,恩格尔系数已达0.41左右,居民用于娱乐、教育、健身和旅游等满足精神生活方面的支出迅速增加。而目前我国有法定公休日114天,这意味着每年有近1/3的时间可以用来休闲。因而“钱”和“闲”的双重增长必然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1999年以来的几个假日黄金周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我国休闲产业市场的巨大潜力,也证明了休闲消费对于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结论
休闲产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式之一。如前所述,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高峰而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至少会带来两个变化:其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人们将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其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到来,不同文化、娱乐等之间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也会在诸多方面体现出来。既然休闲产业在消费时代语境之下具有上述诸种商业意义,那么就应该结合当下我国实际,积极培育独具特色的休闲产业,尤其是休闲文化,让人们在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物质成果时,精神世界也能丰富起来,大力提倡具有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休闲文化,从而发展休闲产业。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应该发展资源节约型的休闲产业,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匮乏,环境承受压力大,因此要引导和建立资源节约型休闲产业,才可以让更多的人们来享受休闲经济带来的利益,既不给环境资源造成承重的负担又能实现休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式之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