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产业作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重要领域,在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南岳作为一个旅游资源丰富且别具一格的案例,通过不断整合各种文化元素,将神庙崇拜产业、寿文华产业与观光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必将实现旅游产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的更加优化。 关键词:旅游文化产业;南岳衡山;文化多元 纵观古今名岳,佛道儒三家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交融能够独集于一地者,非南岳莫属。而此特点也应运中华民族最为核心的“和谐”“中庸”的思想纲领。随着旅游业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好南岳的旅游资源,找准其文化定位,非常重要。 毫无疑问,文化产业必须充分挖掘景区的文化底蕴,只有找到其独一无二的文化个性,才能提升其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旅游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一、南岳多元文化的特点解读 文化多元,犹如百花盛开,各展其姿。秀山南岳不仅有佛、道、儒教共生共荣的宗教文化奇观,更有书院文化点缀其间,是南岳旅游多元文化更显其与众不同的特色。 (一) 佛教文化是南岳旅游文化之核。佛教在南朝梁天监年间传入南岳衡山,其在南岳奠基者是慧思大师,他在南岳弘法十年期间不断创新理论,成为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三祖,宗派的创立,标志佛教开始中国化,唐朝是南岳宗教发展的鼎盛期,唐禅宗六祖慧能的“顿悟法门”开创南禅后,其弟子南岳怀让、青原行思及其再传弟子石头希迁,均以南岳为中心,大力弘扬、传法,成为著名的禅宗南岳、青原两大系。南岳有佛教禅宗“一花五叶”、“五叶流芳”的美誉,五叶正脉源头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南岳,其中以临济宗、曹洞宗最盛,当时佛教界盛传“临济临天下,曹洞曹半天”之说,而临济、曹洞两宗都发脉于南岳。南岳佛教一千多年来长盛不衰,直至今天,仍然香火鼎盛,人才辈出。祝圣寺、福严寺、南台寺、上封寺均被国务院公布为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主要佛寺还有铁佛寺、高台寺、广济寺、方广寺、湘南寺等,这些佛寺文化内涵深厚,宗教活动不断,既是重要的弘法利生场所,也是著名的人文景观。可以说,佛教文化是南岳成就名山的基础和核心。 (二)道教文化是南岳旅游文化之气。南岳道教文化比佛教兴起更早,被称之为道教洞天福地。东汉时五斗米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来祝融峰拜谒道家第二十二福地光天观和二十四福地青玉坛,之后著名的道教人物有上清派第一代宗师魏华存(尊称南岳魏夫人)。她撰写了《上清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理、教旨,成为道教上清派的理论基础,被上清派尊称为开派祖师。南岳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建筑、习俗、典籍,成为南岳旅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南岳道教宫、观及地址有:玄都观(现为湖南省道教协会所在地)、黄庭观、朱陵宫、九仙观、南岳大庙东八观等。南岳也是道教养生保健之地,道教养生之术中的外丹、内丹、吐纳、服气等,对于当今追崇以养生保健为主题的生态文化旅游,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书院文化是南岳旅游文化中之象。衡湘地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书院众多。曾国藩在《重修文定书院记》中说:“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南岳衡山先后有岳麓、石鼓、城南、文定、邺候、集贤等几十所书院;众多的书院形成了活跃、畅达的书院文化,既而南岳衡山名山文化更显得厚重、多彩多姿。 当然,南岳的抗战文化也有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意蕴。充分挖掘南岳忠烈祠的抗战文化价值,结合衡阳保卫战等抗战历史的探讨,也可以作为一种附加于名山的文化特色。进一步辐射抗战在衡阳乃至在湖南的重要历史文化意义。 二、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南岳旅游产业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