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2)

时间:2014-11-05 11:34 点击:
目前,我国农民文化程度较低,不易接受新生事物,特别是部分地区仍受到养儿防老、靠天吃饭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和不可能发生灾害的侥幸心理,认为投保花钱没有意义,没有认识到办理保险是降低农民风险,保护自身利益的

  目前,我国农民文化程度较低,不易接受新生事物,特别是部分地区仍受到“养儿防老”、“靠天吃饭”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和“不可能发生灾害”的侥幸心理,认为投保花钱没有意义,没有认识到办理保险是降低农民风险,保护自身利益的有效途径,这样造成了农民投保的积极性不高。

  2、农民理赔难

  一是保险机构都坐落在县城,乡镇没有农保服务网点。遇到灾害,他们不急不躁,行动迟缓,造成理赔时间长。二是受灾程度认定争议较大。农村路远难行,加之点多面广,标的小而分散,客观上给农险认定带来困难,农险的日常理赔往往会有较大难度和争议,理赔到户狠难落到实处。

  3、农保额度低、赔偿少

  在我国广大农村,小麦、玉米、稻谷和棉花入保率虽然较高,但保费太低。遇到灾害,论文网站农民得到的赔偿较少,虽然减轻了农民的损失,但与农民的期望还相差很远。有的地区,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保险没有全覆盖,遇到重大疫情,出现死亡,保险机构赔偿限制数量和金额,极大地伤害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策

  (一)扩网点,增机构

  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在稳定县域业务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乡镇服务网点,拓宽农村金融业务;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要走在服务“三农”的最前头,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大力发展村镇银行,逐步实现县乡(镇)全覆盖;积极支持社会资本设立服务“三农”的中小型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对小额贷款公司和投资公司要完善管理政策,积极引导,发挥其支农支小的作用。

  (二)创新贷款抵押方式

  要大力推广四川成都和浙江嘉兴开展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有益尝试。可以将农民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宅基地使用权、养殖水面使用权、大型农机具甚至猪、牛、羊、鸡、鸭、鹅等都可以纳入抵押范围。从而保障农民的贷款需求,消除金融机构的惧怕心理。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社会诚信体系和一个完整的农村贷款评估机构,为大规模开展此项业务创造条件。

  (三)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知道农业保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次,保险机构在乡镇要设立农业保险公司,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第三要提高中央、省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比例,尤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小麦、玉米、稻谷、棉花和生猪生产要放在重中之重。要不断提高小麦、玉米、稻谷、棉花和生猪等农险的覆盖面。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保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补贴。要扩大保险品种,做到应保尽保,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或减轻损失。

  参考文献:

  [1]张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 2011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