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代理制”。近年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全县14个乡(镇)都已成立代理机构代理村组财务,代管村(居)委会142个,占村(居)民委员会总数的100%;代管村民小组1328个,占村民小组总数的85%。共代管集体资金总额27140.56万元。 7.认真抓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每届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和承担建设项目资金专项审计。 2013年对实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的集体资金和账目进行审计,共审计1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和账目,资产总额达642.49万元;对第四届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进行专项审计,14个乡镇的138个村民委员会、1420个村民小组,共审计村组集体经济组织1558个单位,审计收支单据23.37万笔、金额144552.28万元,审计资金达9857.64万元;对下拨垫交税费债务化解补助资金的7个乡镇18个村委会97个村民小组进行专项审计,审计债权债务资金总额134笔283.2万元,化解债务补助资金20笔141万元并对债务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化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增加了农村积累。 8.突出重点,更新村干部思想观念,解决发展集体经济信心不足的问题。找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点,及时帮助他们重新制定发展目标,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结合各村实际,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寻求自己适宜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物质载体。 9.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坚持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五、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不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大部分村组集体积累底子薄,集体收入仅来源于少数的机动地,大多数村依靠集体土地承包收取少量租金等。 2.部分基层干部群众思想模糊,对新形势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部分村级班子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思路狭窄,干部往往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资源优势求发展,影响了项目的实施。 3.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技术含量高、产品上档次、竞争力强的村办企业较少。 4.个别村还存在着财务管理混乱,村干部侵占营私的腐败现象。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制约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5.从这些年我县承担项目实施情况反映出,从事种植业示范建设项目经济收益缓慢,经济增收不明显。 6.村级“两委”换届频繁,实行村民自治,新老班子交替无论在工作、思想、认识都很难达成一致,部分村出现新官不理旧事的局面,致使原来的建设项目得不到重视而后续工作无法实施。 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村集体积累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兑现奖惩。要把发展村级经济作为硬件任务,长期纳入整个经济发展规划,统一部署,狠抓落实,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集体经济结合起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工作职责,县委要成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制,明确责任和奖惩措施,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情况作为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对集体经济长期抓不上去,村级经济发展不起来的,乡镇党委书记不能提拨,乡镇党委和村党总支部不能评选先进,对发展村级经济作突出贡献的村组干部,给予精神及物质奖励,以调动其积极性。 2.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选准带头人,制定发展集体经济规划目标。选准一个群众公认、带头致富能力强的党总支书记,对加强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至关重要;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无钱办事问题,对促进农村党建工作、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千方百计增强党员的“双带”作用,对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至关重要。因此要能把一批年轻、文化素质高、观念新、会办事、能办成事、群众信赖的优秀党员选拨到村支部的岗位上,切实制定发展集体经济规划目标,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之路。 3.加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力度,严格规范集体经济管理使用,加强对村级财务人员的培训,全面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代理制。认真搞好农村审计,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检查、监督各乡镇村级农村集体经济运行,严肃查处村干部各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4.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盘活现有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不断拓宽聚财渠道,将有限的集体资金除用于为民造福公益事业外,用于扩大再生产,以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5.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本地区优势。发展村级经济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开发农业型—就是利用村集体土地,发展村办农场、林场、果园、水产畜禽养殖;二是基地农户型—就是“公司+农户”形式社会化服务实体,走既富村又富民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三是资源开发型—就是依据当地资源建办砂石场、木材加工厂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四是加工增值型—就是依据当地的农副产品和劳动力优势,进行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五是综合服务型—就是兴办商贸、第三产业等综合服务企业;六是开展 “红色股份”合作型工作—就是用上级财政扶持资金、村集体自有资金入股,农户以资金、技术入股,实行村户合作经营。对于发展集体经济,无论采取什么方法,什么模式,都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能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切不可一哄而上,一阵风,一刀切,要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