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财政支出的系数显著为正,总的财政支出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从财政支出的内部结构来看,行政费用和农业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成正比,教育和基础建设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成反比。 2. 在时间固定效应与时间随机效应中,人力资本积累与城乡收入差距成反比,即劳动力异质性与城乡收入差距成正比。 3. 在时间固定效应与时间随机效应中,上一期的城乡收入差距与本期的城乡收入差距成正比,即社会收入流动性下降,经济中持续性不平等状态日趋稳定。 4. 其他因素中,随着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城市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系数不够显著。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 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不同的影响,我们应该适当控制财政支出规模,加大那些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财政支出项目,缩小那些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财政支出项目。而且我们发现某些财政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因此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一是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出中教育和基础设施支出的比重。财政支出中教育和基础设施支出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我国各级政府应加大农村科教文卫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鼓励民营企业不断吸引人才和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切实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二是降低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在全国层面上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各级政府应降低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支出,抑制事业经费过快膨胀,坚决压缩“三公”经费所占比重,提高行政管理费的使用效率。 三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财政投入,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不平衡,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较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农业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农业支出在东、中部地区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在西部地区却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这表明西部地区农村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城镇化的财政投入,尤其是教育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实现我国区域均衡发展。 注: ①[θ]为该函数的相对风险厌恶系数。 ②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性质同收入差距的完全相似,所以本文只分析了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 ③随机收入可能来源于权力垄断获得的利益或者是个人彩票所得等。 参考文献: [1]Lucas,R..1992.On Efficiency and Distribution”[J].Economic Journal,102(411). [2]Caselli,F.,and J. Ventura.2000.A Representative Consumer Theory of Distribu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0(4). [3]Li,H.,D.Xie, and H.Zou.2000.Dynamics of Income Distribu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33( 4). [4]David Card.2009.Immigration and Inequality[J].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1). [5]彭国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05,(9). [6]王弟海,龚六堂.新古典模型中收入和财富分配持续性不平等的动态演化[J].经济学(季刊),2006,5(3). [7]刘成奎,王朝才.财政支出结构与社会公平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08,(2). [8]曾国安,胡晶晶.论中国城市偏向的财政制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财政研究,2009,(2). [9]陈斌开.收入分配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和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