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普通中学高中学生作文主要存在“无米”和“厌写” 两大突出问题。要提高其写作能力,要从低起点开始,激发兴趣,强化训练,特别是模仿训练,只有做实、做强,才能补拙。 关键词 普通中学;作文教学;兴趣;训练;习惯 普通中学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起点相对较低,对作文普遍感到困难,具体主要存在两大突出问题,即“无米”和“厌写”。要想把这些低起点的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到一定的水平高度,只能从低起点开始,下狠功夫夯实基础,重在务实。 一、激发兴趣 普通中学作文教学首要的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这可从解决写作材料问题着手。 1.积累语言材料。正确运用语言要以积累语言材料为前提,没有语言材料就不能进入写作。多半同学苦于词汇量少,语言贫乏,没能把瞬间闪现的思想形成语言文字记录下来,并常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来解嘲。所以在高一阶段,我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督促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每次安排一位同学准备好一个精美的语段,或三个名言警句,或五个语词(包括成语),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讲给全班同学听,并作简要的评析。如果准备的是词语,特别是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就要求解释含义,指出用法,并分别试造一个句子。半个学期结束后,要求学生就之前的积累出题互考,达到巩固效果。这样,一人辛苦准备,全班共同分享又互相督促,特别是互考的方式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资源共享的积累方法既省时又有效,也合乎记忆规律。“三分钟”虽短,贵在坚持,时间长了,积累自然就丰富了;半个学期虽长,回顾互考,更是提升,积累也就有成效了。语言材料一旦丰富了,写作文就能随意调遣词语了,写作兴趣自然来了,热情也高了。高二阶段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每两周一次。我先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上学期只要求学生就文章优美语句、精要素材进行积累,然后背诵;下学期则要求就文章思想、情感、技巧等问题做好摘抄,并写读书心得。不论要求学生做什么,怎么做,我在检查落实情况时,要么采用交流会的形式,要么举办摘抄展览,或者用富有感情的、新颖的或是能激发启迪思维的语句给每一位学生做好点评,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认同学生的每一次语言积累。学生得到认同,热情也自然 有了。 2.扩大课外阅读。我们的学生之所以“无米”关键在于阅读狭窄,因此教师要适时地推荐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心理的课外读物,特别是精品诗文给他们阅读或背诵。一则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尤其是对于祖国语言宝库中那些久经岁月磨炼仍放出夺目光彩的古典诗词和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更要背诵。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尤其是组块的语言材料,学生的写作就不会出现词不达意、言不尽意的“语言痛苦”了。二则可以增长知识。由于人生有限,人们活动的时空范围也有限,更何况涉世未深的中学生。而书籍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极大地浓缩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时空,拉近了时空距离,是人们认识生活、把握世界的窗口。再则可以活跃思想,提高艺术修养。那些古典诗词、名篇佳作往往是一代艺术精华的标志,如果能够经常诵读,耳濡目染,接受熏陶和启迪,那么思想认识和艺术修养都会提高,对周围的人、事、物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将会更加充实,艺术性更强。此外,也可推荐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语)。
语文学习是慢功,作文训练更是慢中之慢,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学生写作素材厚了,写作底气自然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