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崔峦老师曾经说过:散文的教学应该多读,读出画面,抓住散文的神。读是学生领悟散文蕴含情感的最佳途径。要以文本为依托,立足并超越文本,引导放飞想象,进行补白和练笔,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潜心阅读 语音再现 巧补白 以写升华读 散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教材中那些文质皆美的散文该如何教学呢,下面谈几点想法。 一、 教师潜心阅读,领略散文之美。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只有拥有了比较厚重的文化底蕴,在课堂上才有可能用丰富的学识滋养学生,才有可能以开阔的思路收放自如的引领学生渐入佳境。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多读好的文章以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努力做到广范涉猎与专项阅读巧妙融合。教师多读名家作品,了解名家风格,把握入选名篇的特点,课堂上你才会游刃有余的与学生共同研读文本。小学语文课本的散文文质兼美,每每读到这些文章都会令人陶醉其中。朱自清先生描写清新可爱又充满无限生机的《春》、有、贾平凹借事说理,鼓励人生往前看,要奋斗的《地平线》等,每每读起都会手不释卷。为了能更好的解读文本,教者要潜心静神,仔细揣摩,因为文本解读的深度、清晰度、维度决定了文本与教者之间交流的程度,也决定了教学预案能否有效的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更好的交流,所以身为教师,首先要投入情感,尽力做到对文本正确且较深层次的解读。只有潜心阅读,正确把握文本,才有对其进行深度挖掘的可能。而对文本的正确解读,是进一步开展散文教学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得到自由发展提升语文素养的开端。 二、师生语音再现,欣赏散文之美。 散文的突出特点就是情景交融,散文的情是作者个人感情,散文中的景是客观存在的自然风物。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文中景物的特点寻觅感受作者蕴藏于字里行间的情感,体会情景交融之妙。崔峦老师曾经说过,散文的教学应该多读,不是分析画面,而是读出画面。通过读让学生了解散文描写的事物,揣摩作者叙述的思路。在读的过程中,抓住散文的神,了解事物表达的信息,以读激发情趣,寻求散文之美。所以说,朗读是学生领悟散文蕴含情感的最佳途径。 1、范读 声情并茂的范读本身就是对散文的一种隐性指导,教师的范读既可以激发情思,又能激发强烈的阅读兴趣。学生带着最佳心境学习散文,还能把语文实践与情感熏陶有机融合。例如在教学描写逼真、形象、鲜明,宛如美丽图画的散文《桂林山水》,教师范读了水静、清、绿的特点时,在优美舒缓音乐衬托之下,学生仿佛置身于澄澈漓江之上,真切体会美景,对秀丽景色心生赞美。 2、自由读 对重点段和语句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便于发现问题,激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了解,对自然和生命的体会。例如学生在读《桂林山水》山的特点时,通过自由读暴露出了“啊”的音变问题,那么教师根据这一问题进行朗读指导。指导后学生读得更加开心,更加生动。又如在教学《海上日出》这一课时,针对文本感染力强的特征,通过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耳听、口诵、心想等环节产生对壮美海上日出的神往。整节课读字当头,在读中感知、感悟,并感动。 3、赏读 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这种赏读的方式非常适合语言和意境优美的散文。师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散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演化成色彩鲜明的画面,引领学生进入意境,使师生脑海中浮现出丰富的形象,诱发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和复杂的人间情感。赏读能发展学生形象思维,提高分辨真善美的能力。但是要真正做到读进去,走出来,与作者心灵交融。 三、巧妙补白,延伸散文之美 散文教学中,多给学生留点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可以激励学生的再创造。因为想象是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的前提。课文是例子,而散文则是艺术品,那其中有许多留白之处。有言语留白、情感留白、意境留白。教师要深钻教材,以文本为依托,立足文本并且超越文本,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进行补白,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在质疑碰撞中留白:《音乐之都维也纳》,课文内容看似意蕴平平,其实不然。教学中抓住“维也纳城市的特点还有哪些?”引导学生答疑,了解课文对维也纳音乐装饰、文化、建筑的描写,突出音乐之都形象。这是曲折行文的写作方法。通过设疑答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延伸下去,探究的热情迅速升温。还可以捕捉文本精彩处留白,在文本细节处留白,在文本结尾处留白,在朗读时留白等,笔者在此不再赘述。 四、以写升华读,创造散文之美 有人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汁一样。准备一个读书笔记,写上优美词句的摘录,主要内容,读书心得。还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仿写 仿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写字能力的捷径。如六年级上册季羡林先生的被人誉为具有史诗性质的散文《夹竹桃》。课文写出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特点,和它特有的欣赏价值,其中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美的享受。课文写了他三次幻想,在此处安排仿写的训练,我幻想它是___.通过仿写训练深化对文本重点句子的理解。 连词成段 《夹竹桃》一文描写逼真,用词准确,如“宾至如归”“花团锦簇”“花影迷离”“应有尽有”“美不胜收”“迎风弄姿”“五彩缤纷”等,请学生任选择词语写一段赞美夹竹桃的话,看谁用的好词多。坚持合理选择美文中的好词连词成段,能够锻炼学生写的能力,再现夹竹桃得美妙无比,体会作者“纵有百花迷人眼,还是最爱夹竹桃”的情感。 小练笔 小练笔是学生在阅读美文之后,产生了强烈表达欲望的基础上可以安排的环节。也拿《夹竹桃》一课为例,“夹竹桃具有顽强持久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想一想,生活中具有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品格的人,写出对他的敬意”。又如《桃花心木》一课,课文运用联想的写作手法,由树的生长想到人,想到人在生活的考验中要独立自主,学会生存。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可以安排学生写一篇借物喻人的小短文,如《蜡烛与恩师》等。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升华,只有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通过写升华读,才能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有实效性的散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希望创新精神常伴散文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优化散文教学,让散文教学的课堂成为师生搭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情感的快乐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