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体育场馆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主要物质保障,是实现基本公共社会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具有公益性和产业性双重属性。为此,本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实地调查法,对贵阳市主城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贵阳市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场馆经营项目呈多元化,结构不断完善。 [关键词]公共体育场馆 经营和管理现状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144-01 面对城市公共体育场馆近年来的发展轨迹,认真总结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探讨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发展时期。贵阳市公共体育场馆商业化经营和管理活动进一步拓展的途径与措施,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一、贵阳市公共体育场馆现状 (一)建设成本 (二)收支情况 所调查的贵阳市公共体育场馆2012年收入合计4626.8万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及上级补助,而经营收入1439.5万元,仅占全部收入的31%。 (三)经营方式 政府对公共体育场馆进行补贴,其补贴方式主要有财政核补和财政核拨两种形式,各场馆还要通过经营创收分担财政经费的不足。其经营方式较单一,主要是场地出租、门票收入及各种培训收入。 (四)经营内容 开展体育项目经营内容主要领域是群众健身、体育竞赛、各种体育培训班等本体服务,开展非体育项目经营内容则为文艺表演、出租房屋和举办核心期刊展销会等。 二、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现状 在群众体育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六广门的贵阳市人民体育场、贵阳市体育训练馆、贵州省全民健身综合馆、火车站附近的贵州省体育馆。 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贵州省全省共有标准体育场地10746个,全天开放的只占35%,部分开放的占17%,完全不开放的占47%;全省共有非标准体育场地10785个,全天开放的占38.5%,部分开放的占16.3%,完全不开放的占45%;全省标准和非标准体育场地共21531个,全天开放的有7960个,占36.9%,部分开放的3605个,占16.7%,完全不开放的9966个,占46.28%。从统计的数字分析来看,我省体育场地开放的总体程度较低。 三、影响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制约因素 场馆建设的现实条件、外部条件因素和自身经营因素,共同制约和影响着贵阳市公共体育场馆商业化经营与管理的效果。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要提高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不仅要规范公共体育场馆市场的运作,而且还要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体育健身消费意识及体育健身消费能力。 四、结论 1.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数量近年来尽管明显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城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新建场馆利用率不高。 2.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大部分为有偿向所有人开放,开放时间大部分为全年开放。 3.经营内容为体育项目经营和非体育项目经营两种形式并存。 【参考文献】 [1]江和平,张海潮.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政协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制定《全民健身条例》的调研报告[J].体育工作情况,2006(7):2-9. [3]万来红.体育场馆资源利用与经营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 [4]谭刚.新时期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研究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2):39-41. [5]潘姝.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共体育场馆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20):21-24. [6]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97-101. [7]王则兴,杨广辉.构建我国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模式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571):4l-42. [8]刘东峰.我国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初步研究[I].武汉体育学院,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