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的几点反思

时间:2014-06-03 15:11 点击:
[摘要]大学是大学生生命史上特有的灵魂发育季节,是完善自我的重要时期。作为学校,不应将专业知识的学术教育压倒一切,应多从学生的思想、心灵的发展出发,多方面关怀学生,促使其全面发展,以达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 价值观 心理健

  [摘要]大学是大学生生命史上特有的“灵魂发育”季节,是完善自我的重要时期。作为学校,不应将专业知识的学术教育压倒一切,应多从学生的思想、心灵的发展出发,多方面关怀学生,促使其全面发展,以达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 价值观 心理健康 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246-01

  英国教育家纽曼提倡的“博雅教育”,指一种重在对大学生人格层面进行品性熏陶的教育模式。它认为本科四年是大学生生命史上特有的“灵魂发育”季节,一个17岁就结束了教育的青年根本无法与一个到22岁才结束教育的青年相提并论。《论语·述而》中讲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社会生活实践,对待别人的忠信,以及与人交际的信实。这在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仍具有普适而不朽的价值,因为它能达到“灵魂发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其中除了历代文献与当今大学的专业课相关之外,后三者均属于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培养。这值得我们对现有的大学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反思。结合实际情况,我国高等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完善:

  一、避免功利化对学生的侵蚀 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价值观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做出决定、采取行动的原则与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人的价值观在形成之后会相对稳定和持久,对于很多事情有自己基本的评价体系。大学四年就是稳定一个人价值观的黄金期。然而,如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价值观缺失的问题,高校的教学环境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今职业化、商业化乃至粗鄙化犹如洪水朝大学涌来,大学教育日益追求实用意义和功利价值。北师大有位教授曾对他的学生警告到:“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近日,两会也有代表提出,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大学生就业率作为展示高校教育成果的直接体现,将大学人才培养等同于简单的市场行为,忽略了大学的意义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把大学当成了产品加工厂。高校教育放任专业技能教学乃至功利性职业培训压倒一切,忽视“行、忠、信”的教育,这样塑造出来的人,或许有着强硬的专业知识,但就“文化修养”而言,却很可能是一群极端自私、蒙昧乃至野蛮的新生代。美国教育学家罗伯特·赫钦斯认为,大学唯一的生存理由,即在不受功利或结果的压力牵制的情况下,为追求真理提供一个天堂。他指出,当世界上关于自然的信息、技术和能力的发展达到最高点时,道德和政治生活就会同时滑到最低点。

  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引导应对困难的方式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2013年调查结果显示:近40%大学新生和50%以上毕业生存有不同的心理问题,总结为四大心病: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其中人际交往障碍占据总票数的一半之多,远高于其他三个选项。究其原因,我国当今的大学生多以独生子女为主,自我意识较强,较少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宿舍集体生活较难适应。面对彼此不同的生活习惯,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沟通,难以做到宽容和理解。有些学生从小到大生活太顺利,以致心理承受能力不佳,面对委屈和挫折束手无策,不能积极面对,容易自暴自弃或是心浮气躁。

  对于这类学生,学校并不能仅仅依靠于尽量给他们提供顺利进行学习环境的这种方式,这等同将他们养在温室里,将来会更加难以适应其他的挫折。也不能仅仅是直接教给他们面对困境的具体解决方法就可以了,而是应引导他们对待困难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使他们习得可迁移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 激发有理想的正能量

  由于大学存在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便成为影响身心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缺乏自律能力的学生,大量的自由时间使他们感到迷茫。他们多数将快感与快乐的意义进行了混淆,以致于有些学生陷入网络不能自拔,仅仅追求官能的满足,缺少高远的志向及自我管理能力。殊不知那些都只是即时快感而非快乐,真正的快乐应该是一种持久的带有正能量的心境。“正能量”一词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著作《正能量》,书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以广受大学生喜爱的青春文艺作品为例,难以寻到正能量的踪影。深受学生喜爱的青年作家郭敬明,以擅长青春文学主题闻名,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就称之是烂俗的作家风格,贴近了90后价值观缺失的时代病。《致青春》一类打着“青春”旗号的影片,也无非是呈现出一种“初老症”式的青春怀旧气息,缺乏励志和阳光,充斥着伪浪漫主义。因此,大学应该多设计健康有益的课余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科学的论文答辩管理时间,启发他们对人生自我价值的追求,树立自己的目标和志向。

  【参考文献】

  [1]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2](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美)罗伯特·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