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体育课的特点、教材特点、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等四方面分析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展,以有效组织和开展体育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体育教学; 特点; 教材; 生理; 心理 初中体育教学应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如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的思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适合教学实际条件及重视健康教育。在有效抓住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选用体育教学内容,进而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初一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联系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后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难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初二年级的实心球投掷的教学,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重复练习,让学生找到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感觉,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最终达到合格标准。对此,教师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初中生的生理特点组织教学 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初中学生正处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第一,由于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精力充沛,充满朝气,活泼好动,喜爱体育运动及竞赛以表现自己。第二,由于身体发育不均衡,加之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差,所以动作笨拙、别扭、不灵活,而且容易头晕和疲劳,干事情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第三,由于性机能开始成熟,性意识觉醒,开始注意异性,产生好奇心,并且爱表现自己来吸引异性。 四、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1.兴趣广泛,不断分化。初中生由于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仅关心课内的学习和锻炼,而且还关心课外活动和班级、校际间的各种比赛;许多少午还十分关心国际、国内重人比赛情况,常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而感到振奋和鼓舞;有的学生对某项体育活动只有强烈的兴趣,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这说明少年对体育的兴趣不仅具有广泛性,而而且有一定的深刻性。初中学生的兴趣不断分化,比小学生更具有选择性,他们对上体育课相对不同运动项目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兴趣和选择态度,受性别、个性、原有体育基础、学校体育活动的传统,教师的专长与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能表现机智、灵活、敏捷的运动项目,如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女生则爱好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能表现灵活、机敏和柔韧的运动项目,如艺术体操、球类、跳绳、某些田径项目等。绝大多数少年都喜欢集体活动项目,他们之间已经建立起基于兴趣爱好和友谊,常要求按兴趣爱好和“合得拢”进行活动;多数少年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学校体育活功的传统村少年具有权大的吸引力;而体育数师的专长、教学水平和教学风度等,则直接影响少年对体育课的兴趣相对不同项目的选择态度。 2.感加、记忆过程的智化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感知、记忆过程的智力化,是少年活动的鲜明特点之一,是指少年在观察教师示范。听教师讲解和记忆动作顺序、特点与要领时、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只是简单地“看”、“听”、“、记”。而是主动地、认真地进行思考;不仅知道应怎样完成动作。而且知道为什么必须这样完成动作,即把感知和记忆过程提高到思维水平,这就要求少年能独立地、批判地支配自己的思维活动,使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有更高的发展,这是他们能顺利掌握动作概念、形成和灵活运用战术思维的基础。 3.情感丰富、强烈而鲜明,意志有明显发展。初中学生的情感丰富,易于冲动,情感的表现强烈而鲜明。在体育活动竞赛中尤为突出,他们可以因为比赛顺利而感到兴奋、满意,为集体和个人取得好成绩而狂喜和信心十足;也可以为比赛的挫折和失败而急躁、烦恼或泄气、绝望;还可以因裁判的不公正而争吵、动怒等。正由于在体育锻炼和比赛中,少年的情感表现得非常强烈和鲜明,所以也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更多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机会。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初中生的情感逐渐趋向稳定、深刻,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肤浅、易于动摇。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性的增强,加之意识到自己力量的可能性,初中生的意志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具有小大人的特点,井非常敬佩和喜欢模仿意志坚强的人物。他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有时表现得十分惊人;他们敢于做较难而惊险的动作,尤其在有观众时更是如此;他们勇于承担较大的运动量,但常常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对此,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限制,并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和帮助,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总之,体育教学一定要抓住特点,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将各项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实现教学目标。 收稿日期:2014-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