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高职教育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时间:2014-05-21 16:24 点击:
【摘要】高职院校实施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参与了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具备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如何开展工学交替才能让校企和学生受益,从而更好的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需要多方的协调和努力。 【关键词】高职;工学交替;

  【摘要】高职院校实施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参与了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具备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如何开展工学交替才能让校企和学生受益,从而更好的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需要多方的协调和努力。

  【关键词】高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办学模式,其目标是培养面向地方、基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提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整个教育界的一大热点问题。在高职教育中,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要与企业需求相衔接,最终能够向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而高职院校优质教学水平带来的毕业生“畅销”才能进一步拉动“招生旺”,进而形成高职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探寻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校企互动教学模式,无疑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教育部在2006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曾提出要把工学交替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职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

  一、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利用校企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实施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岗位技能训练,对学生开展岗位知识、岗位能力、岗位技术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有机结合。将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应试型转变为应用型,有效的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工学交替中的“学”,包含了学生在学校期间的理论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在企业期间的实操实践、职业素质的培养;工学交替模式中的“工”指学生作为企业员工,在企业进行的顶岗工作。

  二、高等职业教育工学交替实践的现状

  自2006年以来,许多高职院校把工学交替纳入教改并着手实施,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课程设计与企业需求存在断层

  高职院校大都是按照本校的教学计划来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但授课教师大多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课程设计拘泥于课本,照本宣科严重,学生理论丰富,动手能力却很弱;企业工作强调的是实操能力,对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企业往往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在经过长时间培训后,工学交替的时间也接近尾声。岗位的再次空缺,造成企业用工慌,影响了生产。

  (二)“工”与“学”的衔接不紧密

  校企双方在工学交替时间、岗位轮换及管理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需要用人时,学校由于教学计划等原因不能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当学生能够实习时企业可能并不需要实习学生;企业需要学生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不间断实习,而学校往往又不能保证学生的实习时间;学校希望学生在不同岗位间进行轮岗体验实习,企业由于培训等多方面原因又难以让学生轮岗。

  (三)教学与生产在时间上存在冲突

  高校的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不能中途变更;而企业生产大都是季节性的,通常会在生产旺季来校招人,一旦旺季过去,岗位需求趋于饱和,企业就会要求学生返校。但此时已临近期末,返校学生面临的是课程的脱节。在这种冲突中,高校为了使学生有机会去企业锻炼,就不得不打乱自己的教学计划而迁就企业的安排。

  (四)学生对自己定位不清晰导致对工作期望过高

  在校学生对就业前景过于乐观,对社会现状缺乏了解,导致在进行工学交替时眼高手低,在挑选工作时遇到障碍;另外,在高职教育的职业素养教育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实际水平认识不足,不能够沉下心去学习和锻炼,反而认为工学交替是一个赚钱机会。使工学交替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三、工学交替中“工学关系”的协调

  尽管工学交替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冲突,但它已被众多高职院校所采纳,并形成了一种共识:只有通过工学交替,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把“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局。要协调好工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和校企三方受益,笔者认为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都要有所作为。

  (一)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为校企双方提供便利

  作为政策制定者,政府可以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促使高校进行教学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高职人才培养。

  1、政府着手制定相关规定促进校企合作;

  2、政府对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给予培训经费的资助;

  3、政府对校企给予相应的税收惠。

  (二)高职院校应发挥主导作用

  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学交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理应发挥主导作用。

  1、寻求对口企业,满足学生工学交替的需要。

  2、“以需方为中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与设计,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工学交替科学化、规范化。

  3、加大教改力度,完善校方在工学交替中对学生的指导、管理和评价机制。

  4、拓宽办学思路,把企业“引进来”,把教学“推出去”,促进工学交替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企业应积极参与,实现教学与就业的双重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需要企业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便利,需要企业有所投入;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实习生的补充和加入,也能为企业解决部分后顾之忧,填补企业的劳动力缺口,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契机。如果企业积极参与其中,所形成的良性循环必定会使企业受益,降低员工的人力成本和培训成本。此外,企业还可以提前介入教学,提出符合本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校方一起共同制定和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四)学生应正确看待工学交替

  首先,学生要转变观念,拓宽学习的宽度,企业也是教室,师傅也是老师。其次,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实践技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使自己一毕业就能就业,做到无缝对接。最后,要沉下心去学习和体验,不让工学交替流于形式。

  工学交替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工学交替符合新时期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是职业人才培养最经济、最合理的模式,也能使职业人才培养更具开放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