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国外的现代作品,中国的现代作品和具有古典风格的作品在动作设计上,也鲜明地展示出中国文化和人物的心理情感。《红楼梦》中,黛玉、宝玉及宝钗的三人舞有一幕,黛玉、宝钗争抢着把一块红布铺在地上,表现了她们之间争抢宝玉的心理斗争。在宝玉揭开头巾发现是宝钗时,内心情感受到强烈冲击,感情上与芭蕾舞《吉赛尔》中发疯的场面类似,但吉赛尔更多地表现在动作上,她时而哭泣,乱挥手臂,神志不清,时而扑向母亲痛哭,时而拿剑在地上乱划。这些动作充分展现了一个农村少女,在受到强烈刺激后的发病情形,直到她最终受不了折磨心脏突然停止。而《红楼梦》中宝玉的状态相对较内在,他们的悲剧结局和令人惋惜的爱情却是情感体现的互映。 四、心态情绪,肢体表现 舞蹈,特别是现代舞,不完全是表露某种心态,也是结合形体动作,突出舞者的梦想。多丽丝·韩芙丽曾观察过自己的身体是如何同地心引力搏斗的,结果导致了她的“倒地—爬起”理论的产生,这种理论包含了戏剧性的表现,放弃和坚持及保持平衡。她通过实验编舞的《水的研究》和《震教徒》能够将建筑之美和宗教狂喜的精神转换成动作。库特尤斯的《绿桌》久演不衰,不仅它的主题歌颂和平,动作设计新颖独特,而且表达了一个编导发自内心的对舞蹈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同样产生于战争年代的还有罗宾斯的《想入非非》,他是位变幻莫测的天才,他对美国风格的场面有强烈的感情,仔细倾听过它的脚步、口音和爵士语言,作品成功地捕捉了三个水兵度假的情景,并证明了他能够抓住那个世道的情调。 很多作品是编导内心被打动之后慢慢形成的,然后再去努力打动观众。阿希顿曾经说过:“一部芭蕾可以产生于许多不同的源泉。”他既可从一幅绘画,如根据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波提切利的《莉达与天鹅》,也可从《水中仙女》这样的童话中找到灵感,只要这些过程能够打动他们即可。阿希顿的《舞蹈场面》成功地将兰波的象征派诗歌以及他的生活与作品转化成了动作,它成了一位诗人在一个诗化真实世界里变化莫测的经历。这些富于创意和狂想的编舞冒险,既在梦幻世界中令人叫绝,又在生存的边缘骚乱不安并充满暴力。他的《华尔兹》充满大量隐喻和对维也纳华尔兹的礼赞。 总之,芭蕾舞剧无一不充满着人们的热情、爱情、友情、亲情、爱国情,等等。这些“情”有的开始于内心,有的开始于他物,但正是这些“情”产生了一个个佳作,促使演员由内而外地展现,促进观众由外而内被感染,让其作为源泉激励出更多打动人心的经典舞剧。如果没有催人泪下的悲情好戏和大起大落的舞剧情节,观众也就无法体验演员娴熟的技术及其出神入化的表演。 舞剧的情感源于童话或名著,如《睡美人》《胡桃夹子》《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成为编导触及心灵的原动力,使他们的情绪被感染,想象被激发,把其外化为舞蹈,形成为舞剧,再把舞剧展现给观众,让观众的心灵受到震撼,情感投入于故事情节,或视觉被演员发自内心的优美舞姿所吸引。让我们用心去观看,去体会舞剧中的舞蹈,理解演员的感情呈现。不仅是舞剧和舞蹈动作,在生活中,我们也应把点点滴滴的感情经历积累起来,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体会戏中人物的情感。 参考文献: [1]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M].欧建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王宁宁.中国古代乐舞史[M].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辽宁芭蕾舞团 (责任编辑:鞠向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