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画的用笔与书法的渊源

时间:2021-05-11 15:13 点击:
【内容摘要】传统画的用笔与书法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从传统画的用笔谈起,进一步厘清传统画的用笔与书法是互为促进,相互影响的,是传统文化的魂魄所在。 【关键词】传统用笔画渊源关系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画除了具备一般绘

  【内容摘要】传统画的用笔与书法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从传统画的用笔谈起,进一步厘清传统画的用笔与书法是互为促进,相互影响的,是传统文化的魂魄所在。

  【关键词】传统用笔画渊源关系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画除了具备一般绘画艺术的创作规律以外,在表现手法的艺术技巧方面也还有一些特殊的规律。画造型的基本手段,概括地说是以“线”为主来塑造形象的。“线”的运用,在画技法上起着主导作用。同样,的书法艺术,也是一种“线”的变化运用。千百年来,画从书法艺术中吸收了这种独特的表现力并加以发展,形成技法上的一大特点。经过长期的历史衍变,画以线为主的传统,不但未见衰退,而且愈来愈被画家们重视,并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提高了线的表现力。

  一、画与书法的关系

  在南齐谢赫建立起的“六法”的理论中,就把“骨法用笔”列为重要内容。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其中,“形似须全其骨气”,即指“线”在造型上的重要作用。那么,怎样能使线达到这种变化丰富的“骨气”效果呢?当然是归于用笔了。我们平常所说的“笔法”,就是指线的表现力而言,用笔是起着建树“骨气”“骨神”来表达事物的外形美和本质美的主导作用的,并非徒具形式和无足轻重。尔后,历代画论著述和绘画实践,也大都是遵循这一论点去发挥、发展和提高。

  从用笔本身来说,作画时的若干物质条件(笔、墨、色、纸、水等)要在绘画过程中发挥作用,都有赖于笔的不同运用而产生其不同的效果,构成不同的、丰富的绘画语言。因此,作者在运笔时,要起到组织和指导两方面的作用。绘画语言的形成和变化在于此,绘画语言修养的高与低也在于此,当然,作品的成败与否更在于此。应该说,它是决定作品艺术性的高低和质量的重要使命,关系到艺术创作的成败。因此,研究用笔,建立良好的用笔基础,提高用笔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第一,认识和建立用笔的基础功夫,这是属于用笔基本法则方面的问题;第二,深入研究和琢磨如何更好地组织用笔,这是属于探讨艺术规律方面的问题。二者互为依存,没有艺术表现上的一系列法则,艺术上的规律便无从体现;而离开了艺术规律去研究技法上的问题,就会陷入盲目性。所以无论是基本法则,还是艺术规律,二者都要从理论到实践双管齐下,才能消除其盲目性。

  二、作品与画家“书气”方面修养的关系

  画,无论是工笔、写意还是半工半写等形式,都离不开线的运用,而各种不同的线的丰富变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通常被评论家称为“书气”。在这里,“书气”的涵义包括两方面的意思,即“书卷气”和“书法气”,前者是指画家的艺术修养及生活阅历等而言,后者就是指绘画中线的运用方面有没有吸收书法艺术上的一些规律。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今天的话来诠释,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要深入生活,要加强文艺修养。“书卷气”在绘画上的体现,也是画能独步世界艺术之林、别具一格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有抱负、有远见的画家来说,切不可等闲视之。而“书法气”的要求,对于那些在书法艺术上缺乏锻炼的画家,却常常是难以做到的。譬如:两个同样都是画了几十年画的人,一个在“书气”方面有较高的修养,而另一个较低或缺乏这种修养,那么,反映在其作品中的思维表达能力和艺术性等方面,是截然不同的。古人说的“故工画者多立善书”指的就是画的用笔与书法有共同之处。绘画理论中讲的“置陈布势”与书法理论中讲的间架结构、章法、行气等也都是一致的。在一些艺术规律的问题上,古代绘画理论的许多方面又往往是借鉴了书法理论而发展起来的。这也必然促使研究画的人,同时需要研究一点书法,并反复实践。长期以来,绘画与书法成为最亲密的姊妹艺术。一些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的画家。如苏东坡、米芾、赵子昂、文征明等,都是历史上公认的著名的书画大家。

  具体地说,从一点一画的用笔法则,到“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的结构布局,以及“锥划沙”“屋漏痕”“折钗股”的用笔,“笔简意赅”“浑融朴茂”“刚健婀娜”“枯藤盘结”“奔雷坠石”“鸿飞兽骇”“鸾舞蛇惊”等形容用笔的奥妙、线的美感和艺术效果的这些成语,对于以“线”为造型基础的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基本上都是可以通用的。而这些理论,往往首先见诸评论书法的著述之中。如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讲的“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如平正,务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些谈论书法的理论,又何尝不适用于绘画创作呢?从用笔到造型,从规矩严谨到豪放不羁,放而复归于严,严中寓放,如是反复,使运笔逐渐趋于老练,逐步理解和掌握其艺术规律,并从中获得熟能生巧的意外天趣。

  三、作品与画家本身的艺术素养有密切关系

  艺术劳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其既要有熟练的技法,也要有深厚的修养。笔者前面所讲的用笔法则,是建立在这二者的基础之上的。只讲究技法而不重视修养的人,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熟练的工匠,而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一个画家,如果不重视自身的修养,其作品必然会流于浅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前进,艺术家的修养也绝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地补充积累新的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和增长自己的识见,因而是永无止境的。艺术修养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其直接关系着绘画创作全过程的形象思维活动。一切创作的立意、构思、气质、感情等,以及起、承、转、合文思的处理,莫不与画家本身的艺术素养有密切的关系。

  总之,画的发展,从题材内容到表现形式,并不仅仅局限于画本身的技巧范畴,而有赖于姊妹艺术和整个文艺领域提供的多方面营养,包括古今中外各种优秀的文艺传统,都值得画家广泛借鉴。在今天的时代,我们应该不断开拓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法,为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能与人民感情协调一致的优秀作品而努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42中学

  (责任编辑:张斐然)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