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解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时间:2014-05-12 15:56 点击:
【摘要】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使青少年能够意识到自身的责任。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和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教师需要探究的重要话题。本文根据环境教育的基础知识,

  【摘要】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使青少年能够意识到自身的责任。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和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教师需要探究的重要话题。本文根据环境教育的基础知识,解析了如何在高中地理中渗透环境教育及其实施的必要性,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教育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4)04-00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过度的使用自然资源,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目前我国的环境状况并不理想,雾霾天气,全球变暖的气候,我们地球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环境越来越差,人们对此也开始重视起来,在对中学生的教育中,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将环境教育带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根本上加强人们对环境的重视态度,所以,将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尤为重要。

  1.以教材为本,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时期学习的地理知识范围广、程度较浅,比较容易理解,地理课本中涉及了很多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知识,比如大气、海洋和陆地,以及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人物环境,在人类和自然如何协调相处的问题上也给与相应的阐述,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完全可以贯穿其中,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将二者相结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比如在学习大气环境的保护问题章节时,我们可以在教材要求之外进行拓展,引导学生了解怎样更好的保护大气环境,学会从自身以及身边人控制影响大气环境的活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明白水循环并不是无限的,培养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生活习惯。教材中还涉及了对于人口问题的分析,此时可以根据生活实际,现实生活中的人口调查,对当地人口进行统计研究其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人口的危机,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环境问题和地理教材有多处吻合之处,将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同时也可以适时适当结合课外知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环境和发展的关系。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人们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环境教育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意识,探究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办法,督促自身形成良好的环境行为。第一,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上,利用幻灯片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将学生接触不到的自然环境放映出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探讨适合环境发展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育效果。第二,在高中地理课堂上,也要注重学生的层次不同特点,在课堂上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开拓学生视角,使学生的思维不止局限于单方面,客观的分析地理环境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另外,教师可以延伸课堂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调查与环境相关的资料作为作业。比如在讲陆地和海洋章节时,让学生课下统计家中日用水量和浪费程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节约用水意识。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