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施分层作业,让学生喜欢作业 设计课堂作业,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布置,有针对性的调控作业难度,从而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优越,促进学生差异发展。一要由易到难,注意知识层次。二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只有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设计适应各自最近发展区的课堂作业,才能构成问题情境,才能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如设立A、B、C三级制,基础好的学生选择做C档为主,如果感觉较难,则改为B档;基础尚可的学生则选择B档,兼带部分A档题;基础薄弱的学生则以A档为主,B、C两档不作要求,这样避免学生课堂作业较多,完不成任务,老师则提供答案,讲解典型,从而达到分层要求,各得所需,使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兴趣增加。 3.丰富作业形式,让学生快乐作业 新课程倡导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要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就要求课堂作业设计的时候要体现个体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充满智力挑战的愉悦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作业的主人。课堂作业应是丰富多彩,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唯有这样,我们的作业才能高效,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升。 我相信,“轻负高质”才是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才能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感受到了“轻负高质”的辛酸与喜悦,我们会一如继往地努力,将“轻负高质”进行到底,永远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3]科林·罗斯.《快速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