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静美人生

时间:2014-03-21 16:43 点击:
[试题呈现] 世间万物有静态也有动态: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行军打仗行需要静也需要动;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林黛玉的静与动各有动人之处。静态是一种美,动态也是一种美。 浮华喧嚣的现代生活往往让人们处于奔走的忙碌而忽略恬然的静逸。许多人
  [试题呈现]
 
  世间万物有静态也有动态:“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行军打仗行需要静也需要动;“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林黛玉的静与动各有动人之处。静态是一种美,动态也是一种美。
 
  浮华喧嚣的现代生活往往让人们处于奔走的忙碌而忽略恬然的静逸。许多人追逐了都市的繁华又会厌倦喧闹,而羡慕寂寞与宁静。宁静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态和境界。
 
  你更欣赏哪一种状态?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个材料作文题包括三段文字,第一段文字由两个引用句和分析句组成。第一个引用句从军事角度阐释“静”与“动”的两种状态;第二个引用句则从人的体态美的角度阐释“静”与“动”各有千秋。两个引用句都是把静与动并列起来。审题到此外,静态与动态是平分秋色。第二段文字是对现实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的一个概括,观点无疑是倾向于静。第三段中的“你更欣赏哪一种状态”则又把似乎狭窄的立意角度打开了。学生既可以侧重于写静或者是写动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做辩证说理。所以,这个作文题目基本上不存在审题障碍,立意的高下就取决于对“静”与“动”的理解能不能化具体为抽象,进行恰当的引申,让其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角度]
 
  角度一:从静态角度立意,欣赏静的状态,把“静”引申为心灵的宁静、心态的平和等。也可从反面“拒绝浮华、喧闹”立意。
 
  角度二:从动态角度立意,欣赏动的状态,把“动”引申为活力、勃发的生机、不懈的追求等。
 
  角度三:从“静与动”的角度立意,既可以写成并列关系“动静结合,成就美好人生”,也可以把两者做辩证分析,“动静相宜,方为大美”。
 
  人才成长在静土
 
  ●王涧鑫
 
  英雄存在于乱世之中,而人才更适于生存在一片“静”土之中。只有静,才能唤起他们内心的潜力;只有静,才是培育人才最肥沃的土壤。
 
  宁静的夜空给人一种深邃之美,任心灵遨游驰骋;安静的教室给人一种祥和之美,让律动的青春在潜心学习中升华;恬静的田园生活是一种淡雅之美,诗人用笔尽情书写,留下了多少美丽的篇章。
 
  诗人陶渊明从29岁开始出仕,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因为他内心是静的。他不被外面的事所干扰,在他的那一方静土之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篇章,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宁静高贵的灵魂赢得了后人称颂,也慰藉了无数在名利场中失意的文人墨客,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娴静雅士。
 
  静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不慕名利的淡泊,更是一种境界。
 
  中国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了中国建国初期的综合国力发展,毅然担起了强大祖国的重任,当我们为他“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之父”的美名喝彩时,又有多少人理解他工作状态:就像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一样,和家人断绝联系,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静静地进行着枯燥而乏味的研究工作。若不是把自己的心沉静下来长时间固守在这片土地上,若不是把自己的心沉静下来承受着离开亲人的孤独,怎能有当今中国国防的强大?怎能有当今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静是一种意志,是一种甘于寂寞的精神,更是一种品质。
 
  李文波,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却因恪守使命,尽忠静守而成就了不平凡的自我。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记录,也因此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李文波坚守自己的岗位,心静如水,专心每一次出航,静静的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