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均衡的深入推进,由行政推动的教师流动成为大势所趋。江苏一些县市已经有过尝试,但从抽样调查结果看,有的地区的教师对“流动之举”认同度并不高,对流动之“效”也不看好。因此,要推进教师流动,应该更多地考虑教师的合理关切,多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尽可能合情合理。另外,师资问题不是教育均衡的全部,不能把教师流动作为解决教育不均衡的唯一药方,而应首先弥补硬件设施上的差距,还要着力加强薄弱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缩小学校间软环境上的差距。
【关键词】教育均衡教师流动硬件设施学校文化
随着均衡教育的深入推进,依靠行政推动的教师流动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在江苏,自2011年起,不少市、县、区陆续开始进行教师区域内流动的尝试。整体而言,方式多样,程度不等,步调不一。比如,有的地方分三年实施,每年流动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有的地方力度更大,追求一次性到位,流动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有的地方只在城区内推行教师流动,不涉及乡镇;有的地方组建教育集团,教师流动局限在集团内部;有的流动属于短期交流,组织关系、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学校;有的流动属于“一窝端”,一纸介绍信调动走人;关于交流对象,有些地方设置年龄、职称要求,有的地方采用“抓阄”或电脑派位的方式……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毫无疑问,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师流动,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全面提升区域内各学校的教育质量。不过,教育毕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同于造机器、建房子,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必须建立在教职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团队协作能力被充分激活,学校管理高效,办学设施得到有效保障等一系列要素之上。教师流动,这个“支点”能撬动起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这个“地球”吗?教师流动,到底“流”出了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进行了调研和反思。
一、教师流动:“想说爱你不容易”
笔者在一个实行教师流动已有两年的地区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多所实行了教师流动的学校,发出了200多份调查问卷。下面就是调查问卷的部分内容:
◆实施教师流动时,你对此举措的态度是()
A.支持B.反对C.无所谓
◆你当时支持或反对原因主要是(可以多选)
()
A.家离单位路程发生了较大变化
B.对自己的事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C.对子女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
D.其他原因
◆你现在对教师流动的态度是()
A.希望继续按以前的方式方法推行,形成制度
B.继续推行,但要改变方式方法
C.反对再次进行
D.无所谓
问卷回收后,我们逐项进行了统计分析。
第一,调查群体情况。59.9%的受访者是由原单位流动到现在的单位,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亲身经历了教师流动,对此事有体验,也有思考。
第二,当初对教师流动的态度,16.9%的人“支持”,49.4%的人“反对”,33.7%的人“无所谓”。也就是说,该地区学校在推行教师流动时,老师的认可度并不高,反对者所占比例最高,支持者不到五分之一。
第三,现在仍支持按以前方式实施教师流动的人占12.1%,另有23.8%的人支持继续推行,但要求改变方式方法;反对现在再次流动的人占40.1%;24.4%的人表示自己现在持无所谓态度。反对再次流动者所占比例仍是各选项中最高的。支持按以前方式实施教师流动的人占比有所下降,这说明大多数人对原来的流动方式并不认可。总体上看,似乎是支持率有所上升,反对率有所下降。但是,通过对支持者是否参与了流动以及他原来所在单位等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由反对转而支持流动的主要是当初从相对较好学校流动到了相对较为薄弱学校的人。从相对薄弱学校流动到相对较好学校的人中,当初支持,现在仍支持仅剩50%;当初持无所谓态度的人,现在转而反对的占58.8%,转而支持的仅占6%。这说明流动到相对较好学校去的老师对新单位认可度比较高。
第四,关于教师流动对于现在所在学校的影响,49.4%受访者认为会给学校带来影响,但办学质量并未因此提升;22.1%的人认为办学质量有所提升,但不明显;12.8%的人认为办学质量有所下降,但不明显;有8.7%的人认为办学质量明显提升,另有6.9%的人认为办学质量明显下降。也就是说,近70%的老师认为所在学校仍然处于原有办学水平,校际间的差距并没有因为流动教师而缩小,他们不认为自己参与的流动促进了教育的均衡。
第五,参与交流学校的老师们认为影响教育均衡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43%的老师认为是学校的管理水平,39.5%的老师认为是办学条件,只有12.2%的老师认为是师资力量。至于影响学校办学质量的首要因素,54.7%的老师认为是生源状况,而不是师资力量。
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对流动之举的认同度依然不高,对流动之“效”并不看好。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这项改革的艰巨性。
二、教师愿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笔者认为,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学校办学质量要提升,关键在校长和教师。一个好的校长可以让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声名鹊起,一个差的校长也能搞垮一所好的学校。教师更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一所名校,不一定有名校长,但一定有名教师。好教师能成就好教育。
道理如此简单,但是教师却不愿意流动,原因何在?我想,问题还是出在流动中缺少了对“情”的观照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