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步:巩固练习,拓展知识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练习设计要有层次,即基本练习,目的是巩固当堂知识;综合练习,目的是加强前后联系,深入理解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发展练习和开放式练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的要求
1.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自主创新性学习体系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所拥有的巨大潜能,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是平等的、双向交流与合作关系。教师需要“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让出半个讲台”,采取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努力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挥自己多方面的潜能。
2.重新确立课堂的目的
教学目标要有“教学生内容”、“教学生学会”向“教学生会学”转变。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知识在不断地增长。如果一个学生仅仅只能掌握学校里所学的内容,而不会自己学、自我探索,则无法适应学习化社会对每个人所提出的终身学习的要求。“教学生会学”,其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使他们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我学习,在社会生活中自我选择,并最终实现自我创造。
3.尊重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差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重视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差异性,研究学生的智力、兴趣、性格等方面的特征,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充分发挥每个人拥有的潜能,使他们都成为“合格加特长”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4.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行开放式教学
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亲自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激发他们创新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等方法的创造性个性品质。
五“自主创新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2.创新性原则
支持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求疑求异。
3.活动性原则
增强开放性、实践性,拓宽学生活动的时空,开展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各类活动。如社会调查、水污染情况报告,课外兴趣小组等。
4.情意性原则
了解学生的感受,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5.主动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主动参加、自觉探索、全身心投入。
除此之外,还应遵循:目标激励原则、差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反馈矫正原则等。
六“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自主创造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有两个:一是对学生的评价;二是对教师的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要学生参与其效果:(1)学生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双向交流,教学共振。(2)学生参与广度:学生应人人参与,特别要关注不善于发表意见的学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率达90%以上。(3)学生参与时间: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活动时间(读、思、议、操作等)不少于整课的三分之二。(4)学生参与方式:教师为学生创造多种有效的成功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机会,多种多样地参与教学。(5)学生参与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学生要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6)学生参与效果:在知识方面,课堂应达到合格率90%以上,优秀率70%以上,学生能选择运用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将掌握的新知识、新方法迁移到新的学习情意中,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2.对教师的评价:(1)能灵活的改造教材,使用教材,能够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丰富教材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从内容上提供保障。(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情况如何,即能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3)组织形式是否灵活、实用,即课堂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同时要有时效性,不唯形式而形式。(4)师生关系是否平等和谐,能否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一种心理安全、自由舒畅的环境。(5)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样,即能否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格者的作用,是否达到了“课已尽、思未了”的境界。(6)是否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中学教学“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有其独有的特点,但尚属于研究探索阶段。希望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教改潮流中,以创新教育为指导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创建合理、科学、具有创新精神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方式,为新世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