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现代文学的作家作品选读中就有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如果对于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没有足够的了解,那么学生就会认为本来就是一个疯子的胡言乱语,即使教学经验特别丰富的教师也无法让学生理解这部小说是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的批判,主要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的深意。学生到时也是只会记住简单的课文句子,根本就达不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在讲述这篇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要从小说的创作背景,作者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入手,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去自己准备课前知识,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和掌握,那么对于这部小说的主题进行解释时也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启示我们语文教师在开始新知识的课堂时,应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起点状态、知识背景,而不是把新知识作为一架凌空而起的桥梁,高出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对于新的知识解释必须是用原先的知识经验可以理解和阐释的。(二)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建构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因此这就要重视学习的共同性,以及群体之间的合作和协商。对于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又是不同的,只有把每个人的不同观点综合在一起,那么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就会变得更加全面和丰满。再者,同一年龄的学习者,由于彼此之间有着相差不大的思维水平和容易沟通的优势,所以很容易形成经验共享,这样就可以实现一种合理性的丰富理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分组学习可以说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和教学模式。分组学习就是指学生在组成小组和团队中完成指定的共同的学习任务,并且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有了共同的经验分享以外,还注重和他人的合作,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除意识到自己的作用以外,还会考虑到合作朋友的存在,这就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优势:既可以认识自我又可以保持一种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是培养一种优良人格形成的基础。
大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基础的语文教学,是一个知识建构和综合性的阶段,大学的语文教学一般都是分版块的教学:先秦文学、唐宋文学、明清小说和近现代文学这几个版块,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人数大体相等的4个小组,每个小组制定一个组长,要求每个小组找出所分的阶段的文学创作总体情况,自己选择一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文学价值和地位的分析。然后各小组长就可以根据语文教师的要求给小组的成员进行任务的分配。
我们以先秦文学为例子进行分析,学生必须弄懂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历史的开端,《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学诗歌作品总集,主要有“风雅颂”三种类别,主要修辞手法有“赋比兴”,这部文学作品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文学的发展基础,对我国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分组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扩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不同个性都得到发展和开发。
三、结语
语文是我国各级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传统美德、文学涵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的重要任务,所以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是任重而道远。建构知识理论的提出,为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所以建构知识理论对我国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所以在建构知识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将会顺利进行,高等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必将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
参考文献:
[1]童国嘉.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7(10).
[2]杨桃.创设建构主义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3]康会贞.建构主义与语文教学的转变[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04).
[4]裴新宁.“学习者共同体”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建构主义教学观在综合理科教学中的实践之一[J].全球教育展望,2001(03).
[5]万春,杨敏.《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实验[J].宿州学院学报,2006(01).
[6]丁邦平.建构主义科学教育观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01).
[7]陈秋风.当前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模式及其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8).
[8]刘淑霞,李广锋.大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及实现策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