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不断产生,媒体行业开始出现多类型融合的趋势。高职新闻专业需要根据业界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调整自身的教学改革,对于该专业的教师来 说,需要不断的适应业界的发展变化,更新知识结构,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构建一个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改革相关制度,才能更有效地确保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一)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新闻教育的成功离不开结构合理、理论和实践技能兼备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师如果缺乏理论知识,其教学效果不会理想;如果缺乏新闻实践技能,那其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也将无从谈起。 经过对国内两百多家高职新闻专业的调查,其教师队伍基本上由两类人构成:一类是新闻专业出身的专职教师,大多为硕士学历,中级职称,理论知识扎实;另一类是来自业界的教师,有丰富的媒体经历,实践经验丰富。 对于高职新闻专业来说,需要的是既有理论功底也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我们把这种全能型教师称为“双师型”教师。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双师 型”教师比例还很低,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教师去媒体单位挂职锻炼、聘请业界人士组织专家讲座、客座讲学等方式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二)加强外聘教师管理 很多高职院校的新闻专业因为师资力量不足,需通过外聘教师这种方式来弥补。通常会聘请媒体单位的资深记者或其他高校的专业教师来担任兼职教 师。但因为兼职教师的工作重心在原单位,对教学并不会全身心投入。所以需要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教学应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适当补充。 (三)实现师资共享 受办学规模的限制,高职新闻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并不饱和,而有些学校新闻专业也刚好缺这方面课程的专业教师。在目前的教育体 制下,要么通过外聘兼职教师的方式解决,要么新招聘该课程教师。这两种方式都存在问题,通过外聘兼职教师方式解决的问题在于兼职教师不具有稳定性,其次工 作重心也不在聘用学校;新招聘专业教师的方式会更进一步加剧人才浪费,教学工作量不饱和的问题。所以可以通过师资共享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前提是要转 变人才专属于某个学校的传统观念,调整相关的人事机制,建立人才社会共享模式。 五、升级实验室体系建设 高职新闻教育注重对学生新闻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专业实验室建设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几乎所有的高职新闻专业都建立了自己的 专业实验室,但均为单一型实验室,如报纸编辑实验室、平面广告设计实验室等。这样的单一型实验室并不适合培养复合型、综合型的新闻“全才”,我们可以模仿 目前业界媒体流行的的“大编辑部”模式,将一个个单一型的实验室有机整合,变成可融合的综合型的“实验室群”,可以让学生参与仿真的纸质媒体、电视媒体、 网络媒体等相关媒体形式的生产管理流程,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技术,综合锻炼媒体处理能力。 高职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是校园记者,出了校门就是社会记者。学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他们提供“新闻采访包”,除了纸笔以外,还需要有可以进行各种媒体形式采访报道的新闻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