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不教的教育学--“互联网+”时代教育学的颠覆性创新(下篇)(2)

时间:2016-03-24 10:39 点击:
四、不教的教育学是互联网+时代的需要 如果说不教的教育学在工业化时代还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则为实现这个理想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互联网已逐渐发展为一种基础性技术,并将使颠覆许多

  四、不教的教育学是"互联网+"时代的需要
  如果说不教的教育学在工业化时代还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则为实现这个理想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互联网已逐渐发展为一种基础性技术,并将使颠覆许多行业成为可能。"
  当下的教育正面临一种需要进行颠覆性创新的情形。"互联网+"时代正在发生一场信息技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改革和重构,美国学者阿兰o柯林斯和理查德o哈尔弗森认为,信息技术时代教育的重心正在"从教学转移到学习,从说教转向创造性探究"54]。在工业革命时期,各种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类型是那些掌握知识数量最多的人、在大脑中记忆知识最多的人,以便在工作中随时可以从记忆中调取有用的资源。因此,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掌握知识最全面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在大众学校教育模式中,教师是专家,其工作是通过讲授、背诵、操练和练习,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课程表明了学生学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学习,测试的举行是为了判断学生是否学会了讲授的内容。"55]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是直接被告知并背诵下来,与之对应的教育方式就是教授、讲授,各种教育理论研究的核心是教的方法和记忆的方法。现有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信息技术时代对人的要求。"在过去,人们不得不记住大量信息,来做出严谨的决定,正如医生必须做出准确的诊断一样,但是,随着知识的能够轻松地获取,人们更加依赖外部记忆帮助解决问题……网络除了提供关于普天之下每一个主题的最新信息以外,还能够提供强有力的记忆辅助。因此,基本技能不再是记忆,而是知道如何在网络上获得你想要知道的知识,包括如何评价你所找到的东西,因为不同网站的可信度不同。这就是说,人们需要发展新的学习技能而不是掌握更多的信息。"56]-言以蔽之,学习的竞争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特别是学习竞争目标的变化呼唤一种颠覆性技术的出现,颠覆性技术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预示了竞争基础即将发生改变"57]。因此,需要有新的教育方式来应对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需求,教育者需要对自己的核心工作"教"做出新的思考,包括要不要像过去那样教,有些东西是否需要教,信息技术时代到底需要教什么,教师能够教什么,今天的学习者需要怎么去教,等等。这种情形正是颠覆性创新面临的情形,人们需要完成某项任务,但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在此情形下,颠覆性创新的目标"就是帮助大部分缺乏资金或技术的人开始购买或使用破坏性产品来完成他们要做的工作"58]。对不教的教育学而言也是如此,需要一种颠覆性技术帮助教师去完成在信息技术时代的新任务。
  从教育学的顾客群体来看,已经产生了对于不教的教育学的消费需求。一项技术成功与否首要的是看其能否满足需求,教育学提供的理论对于其消费对象来讲同样具有产品的属性,教育学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一定是教育市场所需要的。
  (一)学习者更习惯于不教的学习方式
  与"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相适应的,是网络一代的学习者更习惯于不教的学习方式,相对于关于教的教育学而言,受教育者的学习习惯与不教的教育学更加匹配。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o加德纳将当今信息时代的年轻人称为"APP-代",这一代人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习惯于从网络、电视、动画中学习,他们对依赖课本和辅助材料获得信息的学习与授课方式越来越没有耐心。"青少年带头运用新的数字媒体,从而使个人交流、工作和学习的边界变得模糊……青少年设计的网页上充满了以动画形式呈现的计算机图像和声音,他们混合各种图像制作成音乐录影,参与网络聊天和论坛,撰写博客,这种种行为使他们发展出一种学校不会教授的复杂的媒体素养。"[59]从小玩游戏长大的网络一代,已经习惯于游戏学习。"玩视频游戏的孩子在虚拟世界中发展了复杂的问题解决以及交流技能,超出了大多数父母的经验水平。"[60]他们的学习方式是,在尝试中、摸索中学习一个新东西,他们面对新东西不经过任何的传授和教就会直接尝试、运用。而在传统教育中长大的一代会更多地依赖教,他们面对新东西通常要通过研读说明、请专家教授之后才会去尝试使用。面对一个需要学习的情境时,网络一代更习惯于跳过教的环节一在做中学;而传统教育中长大的一代则会在求教后再用一先学再做。简言之,与传统教育中成长的一代代人相比,网络一代更习惯于不教的学习方式,而不是由教师教的方式。适应这种变化,新加坡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教育信条:"教的更少,学的更多"[61]。
  (二)学校需要不教的教育学指导其工作
  网络一代学习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教育责任的转移和回归,使学校不再成为教的主要责任者。在学校诞生之前,教育是个人的事情、家庭的责任,学习是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出现之后,教育的责任慢慢地由个人移交给国家和社会,知识的传播和学习异化为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学习者个人对于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选择权被剥夺,学习成为一件被他者主导的、被动的事情,变得越来越依赖于教、依附于教。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传播媒体的发展,教育的方式正在逐渐发生一些革命性的变化,代表性的表现是在家上学、在线教育、终身学习、弹性学制等教育形态的出现,学校对于知识和学习方式的控制权不断遭到削弱,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权逐渐回到个人手中。在信息技术时代,"教育的责任将从学校时代的国家,再度回归到学徒时代的个人。不同的是,这是螺旋性的上升,个人将对自己的学习和教育享有更多的自由,承担更大的责任,学习将彻底变成一件自我可以主导并完成的任务。这也代表着人类本身在教育领域的一种巨大解放"[62]。所谓将教育的责任回归个人,本质上是以解放和发掘人自身具有的自组织的能力和自我发育成长的动力为旨趣,由教师的教向学习者个人自组织学习的回归,教师的责任转变为从"帮助为学"的角度看怎么帮助学生进行自组织学习,而不是关注怎么去教,根本上是实现由教向不教的转向。这种教育责任向个人的回归,带来的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变革与重构,还将催生与之匹配的教育学,与不再强调教甚至要突出如何不教相适应的教育学,也就是不教的教育学。近年来,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发端的"少教多学"、"先教后学"以及翻转课堂的教育实验,已经向我们呈现了不教的教育学的些许端倪。
  (三"互联网+"时代要求教师实践不教的教育学
  对于大规模的学校教育而言,"当学校里充满了学生时,它们要发展出一种使教师能够教授大量学生的大规模使用的教学法。工业时代学校教育的教学法是让少量教师向
  大量学生讲授知识和技能,指导孩子们通过回答问题和做家庭作业来进行操练,然后进行考试,看他们是否都学会了所教的内容。讲授是最容易实施的教学法,因为教师只需要将自己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不需要其他资源"[63]。大规模学校教育背景下,学习的内容由国家统一的课程和教材所决定,教师作为施教者以教为本顺理成章。"互联网+"时代提供了学习者获取知识资源的丰富渠道,教师的教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同时也带来了极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自组织学习、网络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翻转式学习等,不一而足。教师的教学权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过去的被动学习者不同,"互联网+"时代则可以真正实现主动学习,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由家长和学习者本人决定他们想学什么,选择学习他们认为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选择他们想接受教育的环境和学习的方式。当学习者个人可以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时,教师就不再是施教者,不能再像大规模学校教育那样去教,而只能是选择去实践不教的教育学,选择转而做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但是,不教的教育学并不意味着教师职业的消亡。"别人不能替代他学习,但必须在场,因为学习者不能一个人学习。"[64]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参与。"如果没有他者的参与,学习者也是无法学习的,即使自学者也是如此。人们必须借助他者或是因为他者才能学习,有时则是为了反对他者而学习。"[65]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这种参与者的作用,在以讲授知识为主流教育方式的时代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它与其他的不教的方法一样被视而不见,但在"互联网+"时代,这成为教师最重要的技能。克里斯坦森曾经说到颠覆性技术在"预示竞争基础即将发生改变"之外的两个重要特征。首先,颠覆性产品"在主流市场几乎没有价值的属性,通常成为它们在新兴市场最大的卖点";其次,相比较成熟产品,颠覆性产品"一般更简单、更便宜,也更可靠、更便捷"。[66]作为颠覆教的不教的方法,相较于不断升级的各种教的方法,无疑更简单、便捷,也更加便宜,它不需要为不断变化的教法升级设备、培训教师,不需要其他的额外支出,教师只要大胆放手、留白,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学生即可。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