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目标,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新课标提倡将教学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敢创新的探索精神.
受以往教学体制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于单一,不懂得变相思考,不能举一反三,常常忽略想象、灵感的重要性,不能将探究性学习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同时,一些授课教师也没有领会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没有掌握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对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的探究式教学很难达到新课改的目的.因此,采取一些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方法势在必行.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教学中,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是学生发展思维、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内在动力.物理学史的大量事实证明,强烈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和有趣的小实验等,刺激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教师的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能吸引他们的兴趣,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成功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前提与保证.宽容、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带给学生心理上的放松,让学生感到被充分地信任和理解,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发散思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
第二,以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要不断给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探究”、“敢于发表意见”的暗示,当学生的想法不够完善时,教师应表示对其想法的理解与支持并给予中肯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敢于表现自己,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对相关物理问题进行必要的反思.由于学生的性别、生活环境等不同,学生在个性、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巧妙地应用神态、动作、语言去激励学生.
三、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教师想尽一切办法使知识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学生被教师要求认真听讲,学生的地位是被动的.心理学认为,学生是一个能动的认知体和生命体,是学习的主人和知识的探求者.学生的素质不是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得的,而是通过自身能动性的活动(即主体性的活动)发展起来的.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一定要从“前台”退到“后台”,不要害怕学生理解不了课本的内容,就算理解不了,也让他们试一试,不要轻易让他们吃“咀嚼过的东西”,那样的东西很容易消化,但他们习惯如此之后,就再也不愿意或不敢啃硬骨头了.
物理课程中有许多千奇百怪的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学生的交流合作是成功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帮助、相互勉励、共同进步.在物理教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强调师生交流、生生互助合作,可以使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懂得表达与倾听,懂得尊重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建立多种评价制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多元化的评价制度是成功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手段.科学地评价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活动,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也是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
对探究活动的评价,应注重对课堂学习态度、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合作情况等探究过程的综合评价,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学习行为、探究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以发现学生的潜能.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发现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