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教育师资队伍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是教育的责任主体。但如今教育者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主要载体,还得引导学生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独立思考和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培训,使其能够熟练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骨干,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开创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培养,提高学历层次,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四是重视青年教育者的培养,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出有敬业精神,有教学水平,坚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群体。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阵地,将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技能教育、网络法律教育等内容纳入到大学生的教育体系中。引导大学生把握现代网络及信息资源的特性,提升大学生对网络中的资料、信息的分辨、解析能力,以抵制不健康信息的侵蚀和敌对势力对他们进行的思想渗透。学校还可以将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法律法规等内容加入到《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中,引导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督促大学生学习网络法律规范,使其具备较强的法制意识,不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同时自主地维护网络社会的健康、有序运行,这样也有助于大学生良好的网络责任意识的养成。 (三)依托校园网,创建科学性的校园网站 利用网络的优点,培育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的优秀大学生成为高校教育的当务之策,为此,需要建设一个具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网站,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精神的港湾。学校可在校园的网站上创建关于德育课程、教育论坛、心理咨询、校园博客等模块,让学生可在校园网里以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并且有一个校园网络平台抒发自己的情感。高校应创建健康有益且内容丰富的校园网站,让学生不仅有自己喜爱的、符合身心健康的网站可上,而且可以随时从中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料,营造开放、自由、民主的网络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网站的育人作用。总之,高校应该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出发,树立与现代网络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网络德育理念,建设能吸引学生的校园网站。 (四)提高广大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 大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还处于初步阶段,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提高信息鉴别能力、信息运用能力等。具体方式可借助于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网络伦理道德、网络文化素质修养、网络实用技术等学习讨论活动。特别要加强网络法制化建设,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增强对网络法律法规的认识,提高对真、善、美、丑的分辨能力,防止学生因为“一时冲动”而违反社会公德,甚至是网络的相关法律法规。 (五)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仍然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很难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被所讲授的内容吸引,也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所讲授的内容上来。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革新理念,开阔思路,通过运用现代声、像、视频技术,提高课件技术含量和信息含量,不断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好,实现学生的成才与发展 大学生是对互联网最热衷的一个群体。互联网中信息资源的纷繁杂乱,许多信息具有消极颓废性,这必然会给大学生身心健康带来许多消极影响,也给当前社会的稳定以及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冲击和挑战。认真地审视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了解并准确把握当前的社会环境,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网络意识,这是当前大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承担的时代责任。互联网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快速地发展和变化,且大学生群体又是一个思维及其活跃的特殊群体,因此,研究和做好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