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新高考改革助推教育升级(下篇)

时间:2015-11-24 15:47 点击:
三、定向精准发力,确保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 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基
  三、定向精准发力,确保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
  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基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 平各不相同,不同利益群体的改革诉求也有所不同;但是,促进社会公正、教育公平是教育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普遍共识。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城乡、区域 教育发展不均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尤其是城乡人学机会存在差距,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偏低。[4]
  新一轮考 试招生制度改革以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为突破口,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注重考试招生的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在扩大招生规模的 同时,强调结构性公平,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改进招生计划的分配方式,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构建立体式、结构性的社会公正、教育公平体系,进一步强化 教育在实现代际转换、促进社会阶层纵向流动、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方面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努力重建社会的正义、公正与公平。[5]从现行政策看,高校招生计 划正在向录取率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和省份倾斜,"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分高校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三个专项计划也为农 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提供了长效保障机制。
  (一)坚持公益性、普惠性,保障机会公平
  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促 进教育公平,这种公平不仅体现为规模扩张或机会增加,更重要的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结构性公平,即教育改革要努力实现"人人享有接 受良好教育机会"的目标,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其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使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倾斜,提升中西部地 区、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尤其是加强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教师交流轮岗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新时期公众对教育公平的期待。其二,加强宏观调控,推进教育服 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人地平等接受教育和参加考试的机会;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继续实施 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推行义务教育免试人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其三,研究互联网时代知识传播渠 道和方式的新变化,关注以"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程"等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方式对高校和中小学人才培养工作带来的冲击,[6]充分运用网络 教育手段,扩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实现教育资源优势共享,积极发展空中课堂、网络课程,努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让偏远、贫困的农村学校学生可以直 接接受优质教育,使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推进信息逢明,确保程序公开
  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只是促进教育公 平的第一步,程序公开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启教育改革的新时期,信息不透明、程序不公开容易引发对教育公平出发点的误解和结果猜疑。加强信息透 明、程序公开,有利于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减少改革阻力,凝聚改革共识,落实相关利益群体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考试招生制度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和亿万 家庭学生的前途命运,从政府顶层设计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到最后审议通过,每个议程都经历信息公开透明。其一,健全各类教育决策机 制,完善决策的酝酿提出、咨询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等机制,加强重点、热点问题研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改革思路和决策程序,充 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其二,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并逐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资格、招生简章、招生计划等相关信息,加大程序透 明力度,深人实施"阳光"招生。其三,严格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程序,强化有效监督,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