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与高中学校人才培养(下篇)(2)

时间:2015-11-04 09:06 点击:
招生录取机制的改革,1是建立和完善考生的综合评价机制。探索将高考统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基本依据或重要参考,使评价方式更科学,评价内容更丰富,评价结果更准确。例如
  招生录取机制的改革,1是建立和完善考生的综合评价机制。探索将高考统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基本依据或重要参考,使评价方式更科学,评价内容更丰富,评价结果更准确。例如,试点省份将统考语文、数学两科,外语科目1年两考,把最好的成绩加入高考成绩当中;同时,考生自选二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按等级加权赋分到高考成绩当中;另外,还要把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二是逐步取消本科新生录取批次,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考生和学校之间的双向选择;淡化学校的等级身份,引导高校重视质量建设和特色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二是逐步扩大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探索高校自主录取、注册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多种录取方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四是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办法,明确招生对象,优化考核内容,调整考核方式和时间。从今年起,全国90所自主招生的试点大学不再举行联考,学校单独组织的自主测试放在高考之后、成绩公布之前进行,力求既保证中学教学秩序,又不影响现行高考录取进程。五是清理和规范各种加分政策,加强招生录取监管工作。大幅度减少奖励性加分,降低加分分值,杜绝身份作假,实行"阳光招生"让广大考生在相同的起点上公平竞争。
  综上所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关系上亿学生的前途,社会关注度极高,政策性很强,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广泛参与。这项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深层次变革,说它"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不为过。必须按照遵循规律、试点先行的原则,积极稳妥逐步推进。要加强先进教育理念宣传,避免改革方案解读的“应试化”“碎片化”和吸引眼球的"炒作"让公众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有理性的认识和合理的期盼,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把握改革的主动权。
  三、高中学校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改革,将倒逼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深化综合改革2,推进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高等学校与中小学校协同创新,促进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协调改革。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学校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深化综合改革,主动应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严峻挑战,抓住难得的改革和发展机遇,促进自身的内涵发展与质量建设。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学校要确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立德树人开展教学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权,鼓励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探索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培养;要摈弃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陈旧教学观,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普通高校入学考试方式与内容的改革,对高中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学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明确学生培养规格,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要关注互联网时代知识传播渠道和方式的新变化,研究基于互联网线上教学带来的教师角色转变,打破以教师和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探索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改革学生评价制度,构建综合评价体系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之_是引导基础教育深化改革,改革学生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高中学校要进_步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其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建设,优化评价标准,丰富评价内容,改进评价方式,从高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方面入手,记录和呈现基于事实和数据的证据,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情况,使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信赖、可比较,并将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给高校作为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同时,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重视发挥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改进教学效果的功能。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