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意志的培养首先应立足于道德意志的形成本身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促进大学生进行主动培养。而道德意志的培养和强弱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孤立的,从其形成过程和大学生的实际来看,与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信念的树立、道德行为目的的明确以及大学生的自制力和主动性是分不开的。
(1)促进道德认识的提高
道德意志的产生是建立在对一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正确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道德意志的培养,要依赖于道德认识的提高。只有提高道德认识,才有可能培养正确的道德观,把握道德意志行为的基本内容和正确方向。因此,大学生要通过各种理论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培养顽强的道德意志。
(2)促进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发自内心的对道德义务具有的真诚信仰以及由此产生的履行相应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没有坚定的道德信念,人们在困难面前就会知难而退,迷失方向;而有了坚定的道德信念,就会使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顽强的道德意志是以坚定、执着的道德信念为基石,并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磨练而成的。因此,大学生要培养顽强的道德意志,就必须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当代大学生要广泛参加道德实践活动,才能使所学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在道德实践中转化为坚定而又正确的道德信念,形成坚强的道德意志,从而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信念仍然是塑造人们坚强的道德意志的精神支柱。当代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就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信念,树立集体主义信念,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信念等。
(3)促进明确行为的目的
每个人不管做任何事,都有明确的目的。而当一个人真正认识到他所做事情的目的的正义性以后,就能产生各种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不畏权势,不慕虚荣,拒腐抗惑,持之以恒地坚持原则。道德意志的目的性强,道德意志力就大。“以预定的目的为目标,以社会要求为准则,就知道为什么而行动,就会很好地行使自己对社会的权利和义务。”[1]
(4)促进自制性的养成
当代大学生培养顽强的道德意志,最关键的是要靠自制。所谓自制,即自我控制,就是指主体自觉能动地对感性欲求进行理性控制的心理活动,是主体克服困难、排除障碍不断前进的一种能力。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科指出:“坚强的意志——这不但是想什么就获得什么的那种本事,也是迫使自己在必要时抛弃什么的那种本事。没有制动器就不可能有汽车,而没有克制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一个理性控制了情感和欲望的人。一个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感情,约束自己的言语,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意志品质的一个方面。自制是一种美德,是文明战胜野蛮、理智战胜情感、智慧战胜愚昧的表现。自制是面对诱惑时的自我约束与控制。适度的自制可以使我们把握住正确的方向。青年大学生既要善于迫使自己采取行动去执行决定甚至强迫自己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又要善于抑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忍耐克制,控制自己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条件扬长避短,同时还要善于加强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以养成意志品质的自制性。
(5)促进主动性的提高
人的意志是锻炼出来的,道德意志也是如此。能否在感情冲动时保持最大的自制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也是最好的锻炼机会。例如,面对极具诱惑的网络游戏,是通宵达旦地玩既影响自己又影响别人,还是要注意控制时间、把握分寸;在萌生作弊念头时,是否能够战胜自己,把这一念头压制住;在观看影视中有谈情说爱镜头时,是否立即仿效付诸行动,等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克制感情冲动,善于调节自己的行为。这种时刻也正是锻炼的好机会。经受了这样的考验,自我控制能力就得到了锻炼,意志就能坚强起来。正如高尔基所说:“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坚强有力。同时,要善于在这种克制中发现坚持原则最终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从而有助于激励自己坚持不懈下去。”可见,大学生在各种道德实践中,有意识地、主动地对自己的道德意志进行磨练,并把这种主动性形成一种习惯,则有利于自己道德意志的培养和增强。
2、制定激励机制
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人的潜在力量,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发展。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高校中,并没有设立一个独立的、合理有效的道德激励机制。大学生道德上的表现,虽然大多与奖学金评定以及各种评先评优活动挂钩,但是,这也仅仅是涉及到极少部分的大学生,而且,最后记录在案的也仅仅只能说明某个学生有获得奖学金或某种荣誉,而无法体现这个学生在道德上各方面的表现。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大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不会主动去关注自己每一阶段道德上的表现,更不用说会有意识地主动进行实践和提高了。因此,制定一个独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个机制必须能够起到以下作用:第一,能够独立地反映大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道德上的表现情况,并且作为大学生每个学期表现情况的其中一块重要内容,便于记录在案;第二,有明确的、独立的奖惩标准,并且每个阶段作为一个独立的奖项,与奖学金等奖项并列进行表扬,但应以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为立足点;第三,应形成一种常规,并作为大学生各项工作的考察依据之一。
3、增强榜样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代大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同样离不开道德榜样的作用。“所谓道德榜样,就是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境界、高尚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巨大的道德魅力和强烈道德吸引力的先进人物。”“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榜样在形成道德传统和教化万民中的作用。”[2]但是,对于以往惯用的“事迹报告会”等老套的形式,学生已经变得比较麻木,道德榜样的作用也会被弱化。因此,应该多利用一些学生比较能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在没有“被强制”的感觉中接受道德榜样的教育。例如,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在各大媒体、网络、高校校报、宣传栏、各种读本、讲座等内容里,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而增强榜样的作用,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并从中获得榜样的力量,从而逐步增强自己的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道德意志是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本质力量,只有加强大学生道德意志的磨练和培养,才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从而成长为有利于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信华.论青年学生道德意志之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2006,(6):43-45..
[2]廖小平.简论道德榜样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2-8-6.
[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4]李惠钦主编.跨世纪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5]潘玉腾.现代思想道德教育论[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