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本文从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和就业取向方面分析,得出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较为灵活的特点出发,探讨基于高校层面艺术类高校应注重个性化服务、整合就业资源等相关就业对策,以期对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合理、有效、充分就业有所助益。
【论文关键词】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就业对策
一、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
(一)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对就业地区的选择分析
从就业地区的选择来看,毕业生主要考虑经济收入、薪酬待遇、个人职业前景发展等方面的因素。中东部及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相应的工资水平和社会福利待遇较高,许多毕业生选择在这些地区就业,目的是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提高专业能力。同时,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考虑到人际关系、就业资源等因素选择返乡就业。随着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
(二)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取向分析
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较灵活。从社会需求和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选择来看,主要有以下就业取向:艺术团体(大型歌舞剧院等)、学校(艺术院校、中小学校)、继续深造(出国留学、考研等)、自主创业(开办琴行、培训机构等)、其他职业(琴行、培训机构、演艺公司等)。
1、学校和艺术团体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大的乐团提供的职位相对较少,而且对毕业生的演奏水平要求较高,只有少数专业水平较高、在国内国际大赛上获得一些奖项的同学有机会加入。而除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外,其他专业学生由于缺乏作为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方法等,在竞争成为中小学教师时,竞争力也有所欠缺。
2、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如出国、考研等。作为艺术类大学生,前期对专业课的学习已经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如果继续考研,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大。而有些大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但出国后往往受专业的限制,只好选择一个新的专业学习,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3、少数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创业有一定的优势。自身社会实践经验较多,依托自身专业创业,大大减少成本,创业起步较稳。例如开办琴行、舞蹈培训机构等。但是,毕业就创业的学生比例较小,且创业素质普遍偏低。
4、其他职业。艺术类高校大学生重视专业技巧,轻视文化素养,文化知识相对薄弱通过社会公共考试成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工的比例相对较小。目前,由于琴行或其他演艺公司等,由于准入门槛低,工作相对自由,也是很多艺术类大学生选择的工作。
二、从学校层面出发,探讨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