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校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各种外部课程资源的潜力和深层价值,也要重视自身资源的开发。作为课程资源本身的内容和一种“活”的课程资源,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也与课程资源开发密切相关。因而高校教师在开发外部课程资源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创造性,与其他教师相互合作与促进,在交流经验、共享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他们在课程资源开发中还担负着发现新知识的任务。任何新知识、新技术、新领域的突破带来的都将是课程资源的增长,进而为共享提供后备资源。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的开发模式要求高校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学习者和发展者。在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都是教师重要的工作。科学研究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师的知识,从而扩充教师自身具体的课程知识资源,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构建出教师素质中有待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现代教育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资源就是信息技术资源。多媒体教学软件资源和互联网网络资源是信息技术资源的重要形式。网络这一信息传递载体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网上信息资源共享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和互动便捷的优势。网络不仅是课程资源共享的手段,而且它本身还是一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为课程资源共享提供了交流、共享的操作平台,它的出现让课程资源的共享有了质和量的飞跃。教育信息化将成为未来高校课程资源共享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更高水平的共享成为可能。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诸如上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打破了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将个性、准确、最新的信息随时随地提供给任何一个人,其信息传播速度之快,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总的来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课程资源共享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必要的技术支持,也使课程资源的共享更加快捷。
如何跟上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更好地利用丰富的共享信息资源,这无疑是对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是实现共享的基础,对共享的质量、方式和效率有重要影响。高等教育呼唤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呼唤着一大批既懂专业知识,掌握教育理论,又能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高校教师产生。因此,身处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教育技术理论与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素养。
综上所述,要提高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的效果,作为课程资源本身的高校教师责无旁贷,应破除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加强教育观念的转变,采取开放、合作和创新的积极态度投入到课程资源共享中来,不断挖掘各种潜在的课程资源,加强自身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学习,积极推动课程资源共享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齐军,姚圆鑫.课程资源概念的梳理与重组[J].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0):23
[2]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4
[3]史先红,马秀麟.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提升策略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9,1(19):68
[4]刘国昌.谈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J].教学研究.2005,11(33):65
[5]赵迅.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诌议[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4(22):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