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近年来对四川省内几所高校各党组织的调研,发现在创建“学习型”基层党支部的过程中,存在党员教师缺乏主人翁意识、重形式重结果不重过程等现象,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措施。
关键词:学习型;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党建研究
通过前期对川内几所高校党组织的调研,发现大部分高校党员队伍总的看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给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少数党员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党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二是有的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少数人陷入腐败的泥沼;三是有的党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教书不育人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党支部要采取多种学习形式,走群众路线,创新党员教育的方法,探索党员管理的途径,完善党员监督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高党员自身素质,在高校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先进性。
1高校建设“学习型”基层党支部的意义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素质的好坏,关系到党的形象、党的威信;学风是党风的灵魂,学风的好坏,关系到党员的素质、党的执政水平。党支部是党员基层的元素组成体。所以,要建设学习型政党,要提升基层党支部建设,关键是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1.1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关键
古语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作用以及出现的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决定了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要着重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1.2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是党支部建设的内在要求
学风建设是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与党支部建设的任务相一致,也就是说,加强党支部建设就必须要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就必然将党支部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1.3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l世纪是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世纪。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重要的战赂机遇期。同时,新时期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也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是探索解决之道的一条途径。
1.4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拓宽了党建研究的思路
党建工作水平受制于党建理论水平和党建研究水平。党建理论是治党治国的理论,党建研究旨在探索治党治国之道。能否解决党的建设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把党建问题放在始终反映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要求的大背景下观察思考,使我们剔除了传统的“就党建论党建”思路。
1.5建设学习型党支部为党建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的结合找到了一个较好的结合点
建设学习型党支部,通过变革传统观念、传统体制和习惯行为,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不断创新的先进理念,形成有利于培养、使用人才资源的机制,这将会极大地推进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这对于增强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本组织的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2创建高校“学习型”基层党支部的建议及措施
2.1要健全和落实党支部工作责任制
党支部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党支部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同步,目标同向,互相支持,形成合力,不断增强自身的战斗力、凝聚力。
2.2要坚持党内生活的各项制度
要健全和完善党支部生活的各项制度。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这是党支部的一项基本制度。要按照党委的部署要求,结合各党支部的实际,定期安排党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大会、党小组会和党课,要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2]。二是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内民主生活会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根据实际需要,也可随时召开。民主生活会应坚持自我教育为主的原则,紧密围绕议题,交流思想认识,总结经验教训,要遵循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的方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达到统一思想、增强团结、互相监督、改进工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2.3创新基础党支部的学习方法
党支部开展学习的方法分为两个层面:即个体学习的层面和组织学习的层面。党员学习是党支部学习的基础,党支部学习是党员学习的环境,两者相互依托,相互支持,都不可偏废。
2.3.1个体学习的方法
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过程、阶段、心理条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但有着对学习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反映了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五个原则,即循序渐进、熟读裕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2.3.2组织学习的方法
一个组织要建立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就必须在它的经营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以及信息系统中蕴涵这几个方面的基本思想,并将它们转变成具体的组织设计方法和措施。
2.3.3加强时事学习,提高高校教师党员的政治觉悟
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处于重大的变革之中,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要求民主、公正、自由、平等的意识不断增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要求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执政水平,所以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党员更应该认清国际国内形式,起到先锋引领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院(系)党组织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通过学习、培训、进修、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提高教职工的素质和能力;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切实为教职工服务,解决教职工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难。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使院(系)党组织真正成为团结人、凝聚人,激发党员、群众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核心”,成为院(系)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的“推进器”。
参考文献:
[1]兴山、刘潮.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北京:现代出版社,1999.11,117
[2]王宝根.新世纪高校党的建设.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153
[3]康雁冰、李亚芳.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贺州学院学报,第27卷第3期,12-14
[4]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江泽民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9p110
|